第(2/3)頁 金屬筒子也不重,攜帶時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雖說家大業大,勤儉節約的東南軍將它設計為可以再裝填, 對付敵人密集目標非常有效,一下子就把奧斯曼騎兵給打懵了,倒地的人馬在有的地方一下子堆壘到半人高,戰馬慘嘶著,落地的騎兵中有的穿著厚甲,剛費勁地爬起來時,奔馳而來的騎兵接踵而來,結局也是落地。 東南軍中有大量的筒子,那么有多少個筒子呢? 答案是有多少個同志就有多少個筒子! 手炮所發射的鉛彈穿透力很強。它常常可以貫穿鎧甲,把這名身著鎧甲的奧斯曼士兵給擊斃,它的射程很近,但足夠用,有效地壓制沖前的土耳其人,在這樣的火力打擊下,奧斯曼軍隊遭到了慘重的傷亡,哪怕是居高臨下的沖鋒也沒能突破東南軍的前軍防線。 這時,大量的奧斯曼步兵從小山兩側呼嘯而來,在他們的后面,準確地打在了東南軍隊伍里,炮彈打倒了一些東南軍人! 他們使用大炮、燧發槍、火繩槍和復合弓,不斷朝著涌上來的東南軍射擊,而東南軍予以還擊,雙方隊伍中不時有人倒下,槍聲響成一片,弓弦聲大作,加上戰士們的呼喊與慘叫聲,戰場態勢亂成一團。 雖說奧斯曼步兵的裝備混雜,但有了相當大的進步,他們全是中遠程攻擊武器,而不是直接上前肉搏。 盡管他們死得多,總好過以前那種挨打得難以還手的狀態。 先前負責誘敵的奧斯曼騎兵,已經在這個時候從山丘間的小道迂回,再次出現在東南軍側翼。他們的不斷嘗試沖鋒,非常地英勇! 弓箭射出,如鋪天蓋地一般,掩護騎兵突擊,迫使東南軍的步兵在原地停下防御,不可能以步兵與騎兵對沖的,這就使得對方淪為炮兵易于瞄準的目標,繼續暴露在步兵火力之下。 這時奧斯曼人的大炮打響,他們把大炮預先設在小山上,加大了它們的射程,讓炮彈落在了東南軍的頭上。 他們的炮術不錯,命中率雖然比不上東南軍炮兵,但增加東南軍步兵的傷亡。 同時,還有一支騎兵預備隊從山丘背后殺出,一路迂回,試圖攻打東南軍的軍營,他們還想攻擊東南軍的炮兵部隊! 比起以前僵化的戰術,土耳其人有了長足的進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