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每一彈出都自地歡呼一聲,無不拍掌叫道:“好火!”然后碰罐祝曰“為好火干杯!” 瞧敵人城內起火,一吐昨夜被敵人夜襲的心中郁火。 那些倭人以乎他們體形身高的音量叫得最大聲,昨夜他們最郁悶,今晚看到大仇得報,更是高呼不已:“為領袖而戰(zhàn),我軍必勝!” 冰火兩重天! 城外華人輕松享受,城內奧斯曼的軍民們則身處水深火熱,凄凄慘慘! 百姓區(qū)所在的木屋和草棚、帳蓬挨了火彈攻擊,著火燃燒后,既是火彈本不易撲熄,城內又乏水,民眾唯有目瞪口呆地看著這火越變越大,被火勢所逼,不得不轉移到空曠處,一些逃避不及的就葬身火海中了。 富人區(qū)石制或磚制的房屋多,挨火彈攻擊后不易起火,起初狀況良好,但很快事情生了變化,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同樣也無法幸免于難:有一枚火彈打中了城內的煤炭場,點燃了堆積如山的煤炭,這一燃燒起來就不得了! 中東地區(qū)荒蕪,不象一些地區(qū)多山多柴火,牲畜也少,不能象印度人拿神牛之屎曬干后當燃料,但中東民眾也需要燃料加熱食物,近年來,中東地區(qū)有條件的城池也使用上煤炭,阿頗勒城也有煤炭場,堆放了大量的煤炭。 這一點燃不得了,煤炭著火,成為一個巨大的火炬且不算,還放出了大量的有毒氣體,充斥全城,煙霧彌漫,民眾用濕水毛巾捂著鼻子,依舊被嗆得不斷地咳嗽,繼而小孩子忍受不了哭號出聲,有病的或者敏感的大人劇烈咳嗽,撕心裂肺一般地難受,城內場景竟如末日來臨一般。 除了大規(guī)模地火彈攻擊,還向城內開炮,東南軍的炮兵們挑燈夜戰(zhàn),眾炮抬高仰角,以近似45度的角度向城內射炮彈,時為初冬,天氣轉冷,但炮手們光著膀子在裝填炮彈,打得興高采烈地,都打嗨了! 不斷下落的炮彈與火彈成為了今晚的主旋律,城內軍民都被困在這座血與火的城市中掙扎著,無處可逃-城門都用砂石堵上,連開城門出去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都不行。 至于槌城而下,夜戰(zhàn)華人? 城內火光將城頭映成了一個良好的背景板,任何一個冒起的身影都會被城下準備充足的狙擊手射殺! 他們匍匐在一個個坑洞或胸墻邊,皮膚上了驅蚊油,睜大眼睛,小口小口地喝著朗姆酒,隨時向城上出現的身影射擊。 紅色代表熱情奔放,紅色的焰火使人瘋狂,絕望之中,城內秩序大亂,民眾失控,軍隊失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