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爆炸很快就平息下來,土耳其人光顧著放箭,沒有再扔炸彈。 別看華人開槍打炮扔炸彈不要錢一般,那是華人土豪有錢,同時有大量人力制造火藥,生產(chǎn)的效率也高,其余國家根本做不來華人那么地敗家。 箭矢依舊不斷射來,營壘卻是非常安靜,奧地利人沒開一槍沒一箭進行還擊。 普特諾克早就作出指示:“等敵人越過壕溝時我們就開槍,沒有命令不能開槍!” 號角吹動,震撼人心,隨著旗幟轉(zhuǎn)移,大票土耳其騎兵接近了奧地利人的營壘,持著的一面金色大纛上掛了三撮馬尾巴,表明來將身份尊貴。 帕夏是奧斯曼帝**事高官,他們持有掛著馬尾巴的旗號,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三撮、兩撮或一撮,正是突厥-蒙古的傳統(tǒng)。 在戰(zhàn)時,持有者會展示在他們的軍旗上,以展示其軍事權(quán)力。只有蘇丹可持有四撮馬尾,持三撮馬尾的來者正是維齊爾素卜哈帕夏。 他看著對方刺猬一般的營壘,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別看奧地利人的營壘不大,但要耗費騎兵的生命去攻擊營壘,哪怕是一百名騎兵,素卜哈帕夏一點都舍不得! 不同于以往的家大業(yè)大,主力撤退,土耳其人是賣少見少,無力揮霍。 一名軍官上前稟道:“他們一直沒有還擊!” 沒錯,土耳其人百般挑逗,甚至用半生不熟的奧地利語將基督毀罵,說基督是在馬屎里出生的,也未能激怒那些奧地利人! “費迪南大公的兵,還真的是不容易對付!”素卜哈帕夏微嘆了一口氣。 他用望遠鏡觀看那座小小的營壘,最終沒有下令讓騎兵下馬進攻,而是圍而不打,看看能否圍點打援。 以往幾千,上萬的歐洲白皮,他都敢于進攻,因為他知道必有收獲。 但對于敵人戒備森嚴的營壘,哪怕才區(qū)區(qū)幾百人防守,他沒有進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