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國家有倒海之力,新建船廠不費事,大帆船來自于地中海的紅毛番船主和阿拉伯船主,甚至有奧斯曼帝國的船主,他們貪圖華人的高額購船費,華人給錢慷慨,每個船主都足以換新船,還有多,為什么不呢? 看那些包頭佬點著銀元,笑逐顏開的樣子,便裝的東南國情報人員參與交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不過也有人想到前明時期,那些與關外韃靼人勾結,提供火藥、鐵器、茶葉、醫(yī)藥、食鹽給韃靼人的明朝不法商人,也就釋然。 哪一朝代沒有勾結外敵的漢奸! 大帆船和加萊船正是構成目前土耳其艦隊擁有的兩大船型! 以往,土耳其艦隊主要裝備的是加萊船型,這種船型在船史舞臺上堪稱為“長青樹”,居然獨霸了將近三千年,“加萊”船型在地中海歷史上諸國爭奪霸權的斗爭中扮演了一個非常特殊重要的角色,希臘人開創(chuàng)了“加萊”船的輝煌,還有后來居上的羅馬人,他們制造的大型加萊船,大到能夠載貨1600噸,以6節(jié)的速度來作橫跨地中海的航行。這樣的速度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是十分可笑的,但是,你不要忘了這是公元前! 它是一種地中海槳帆船,這是一種窄長低矮而靈活的,以劃槳為基本推進手段的船型。因為船體寬度較窄,型深較淺,干舷較低,因此,其穩(wěn)性和適航性就極其有限,但只要不出地中海,十分合適低浪小風的地中海。 雖然也配備了帆,但那只是在長途航行時作為讓槳手們得以保存體力,以便在戰(zhàn)斗時處于有利地位的輔助推進手段。 加萊船在勒班陀海戰(zhàn)中作為土耳其艦隊的主力參戰(zhàn)而大敗,此戰(zhàn)的敵人是西班牙人,包頭佬痛定思痛,也引進了西班牙式大帆船,它是15世紀至17世紀所用的一種大型三桅帆船,通常有兩層或更多的甲板,尤其被西班牙用作商船或戰(zhàn)艦,最典型的應用就是從美洲運白銀回國的珍寶船,就是大帆船。 西班牙大帆船最顯著的特點是高聳的船首和船尾甲板,戰(zhàn)爭中當兩船并肩卡住時,其優(yōu)勢在于可輕易登上敵船,它嚇人的城堡狀外形也起到了在心理上威鎮(zhèn)敵人的作用,打擊低矮的敵船亦很有優(yōu)勢。 “我們是玩具船,噸位上確實不如敵人的船只,我們必須找出對付敵船的良策,克敵制勝!”跛了一足的程玉駐杖在一條“玩具船”上走著,他們從左舷到右舷,幾步路就到了另一邊,沒辦法,寬度只有六米。 軍官們一致點頭,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真的要多想想對付敵船的辦法,畢竟,“玩具船”的重量為七十噸,大帆船,其噸重普遍過500噸,加萊船也有一百五十噸,是玩具船的兩倍,人家甚至不用打,撞都撞屎你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