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參加皇協軍的緬甸兵并不差,這是東南軍將領們的一致看法。 應東南國的要求,緬甸王室征召了上萬精兵作為東南軍的仆從軍參戰,他們接受東南軍的訓練與指揮,實行嚴格的淘汰制,只有精兵強將才能成為皇協軍。 這是一家便宜三家有賺的買賣,大家都很開心。 東南軍得到了炮灰,付出的成本很低,緬甸王室再從中剝削一半,剩下的一半給緬甸兵,他們卻樂翻了天! 明時的緬甸非常窮困,他們是農耕社會,種地水平比華人差,又沒化肥,生產出來的糧食沒有節余,賣不出錢。 他們有礦產特別是玉石資源,還有大木,可當時悲摧的物流能力和開能力,資源不能變現為錢。 只有華人到達之后,開展貿易,將緬甸納入華人經濟環境中,緬人才開始賺到錢。 參加東南國的仆從軍是一個很好的出路,實際上緬軍有上萬人組成的皇協軍是精英,他們接受全套華人訓練,裝備精良,擁有舒適的營地和很高的待遇,軍官工資視職務達5o-1oo銀元/月,士官為2o-3o多銀元/年,資深士官有4o銀元,士兵則有24個銀元/年,官兵每天口糧1oo文,軍餉獨立運行,受華人直管,緬人軍官不管,也不得干預軍餉放。 這筆工資非常豐厚,要知道明國豐年時2兩銀子就能買到一畝地,一個銀元相當于o.7兩銀子,24個銀元差不多能買到七畝多地了,更不用說緬甸那里地多人少,地價更賤。 即使是明人也是羨慕這樣的待遇,許多緬人連銀元是什么都沒有見過,他們國內更是一貧如洗,連飯都吃不飽,就連緬軍裝備差劣無比,待遇更不用說了。 但想加入皇協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東南軍完全把持了皇協軍的訓練與指揮,人員受他們管轄,由他們說了算。 入伍新兵經過不斷地淘汰后,得出最好的士兵,軍官也不例外,除了極少數特批入伍的軍官,所有的官兵都是訓練水平上乘,考核過關,能跑能戰,成為了東南軍的好助手,這也是其他皇協軍一樣的狀態。 除了緬兵,輜重部隊也不差得,都是華人,肩上同樣扛著火槍,也經過了訓練,火槍打得很準。 如此部隊,讓賀藍充滿了信心,不過,土耳其人也不差得,他們本身強悍,且與東南軍p過不少,并不畏懼東南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