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了給牧民們增加收入,方士亮提倡牧民利用坡地種植高附加值的中藥。 請來了富有經驗的中藥種植農民,從桔梗、黃芪、遠志、防風、苦參和板藍根種起,這幾種中藥材價格風險少,收獲后不需要加工,曬干即可,病蟲害少,照料容易,技術難度較低,當它們成長起來,就可以換小錢錢了,畢竟現(xiàn)在可是中醫(yī)當?shù)馈? 漸漸地隨著技術成熟,種起甘草、枸杞、麻黃、柴胡、北沙參等,提高產出值,這樣一來,牧民就有了可靠的收入。 方大人眼光不錯,給牧民們帶來了一種新的中藥---赤芍。 這種中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莖、須根及泥沙,曬干。苦,微寒。歸肝經。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用量較大、用途廣泛且需求較為剛性,賣得出錢。 其對地質要求不高,處處可種,一些牧民的院子里長滿了赤芍,翠綠的莖葉向上伸展,一片郁郁蔥蔥。 待到收成時,所有的中藥都得到了市價收售,不因是歸化人而被蔑視。 方士亮講究做事公道,對漢民與科爾沁人一視同仁,既不讓漢民欺負科爾沁人,也不讓科爾沁人說我有馬是騎兵就可以欺負人,大家都是朝廷的子民! 買賣公平,講究按市價交易,不讓漢民以假亂真,以劣充好去坑害科爾沁人,同樣也不讓科爾沁人拿刀出來強買強賣。 他們發(fā)展經濟,獲得收入,而且都是軍屬,免稅,子弟們在前線打仗,薪水豐厚,如此有錢,就換來了充足的物資:衣料、精鹽、茶葉、 食糖、奶糖與香煙、郎姆酒等,還有各種各樣的器皿。 往時,這些東西都需要掠奪才能得到,甚至付出人命,而且苦樂不均,首領和頭目們有多,普通牧民家庭沒有。 而在聚居區(qū),官府建設道路,修建學堂與醫(yī)院,牧民們付出了,也享受到了大明的福利。 歸化之路,掃盲必不可少,只有識得漢字,大家才能交流,才能夠向牧民們宣傳朝廷的政策,將他們洗腦。 方士亮采取了識字過關,好處到手的原則。 對成年人開夜校進行掃盲,考試通過的,給予生產資料的獎勵,比方說送給各種生產資料,以及精鹽與茶葉,深得牧民們的好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