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節 伏筆當其時-《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頁
現時大搞開發,粵人講實利,看重趙公明勝過孔夫子,不肯讀書,按明士大夫們的看法是人才不多。
不過還真的有人才,比如陳子壯。
陳子壯出生廣州九曜坊之杲日堂故宅,是不折不扣的粵人,子壯少聰穎,屬“七歲能文”的神童。
有一年中秋佳節看不見月光,一位在陳家赴宴的嘉賓頗感遺憾,便信口吟兩句古詩:“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銀燈照碧波”。年僅七歲的陳子壯聽罷,即隨口應句:“待我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問嫦娥”。
果然,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陳子壯16歲時,應歲試冠邑弟子員。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陳子壯20歲,鄉試考中第八名舉人。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陳子壯京報連登黃甲,他中進士并在殿試中獲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應了詩讖,時年24歲,授翰林院編修!
古代中秀才不易,中舉人更難,中進士則是難上加難,許多讀書人苦讀到白頭也混不來一個秀才。
可對于學霸來說,秀才舉人進士一路考上去,簡直是開掛般輕而易舉。
他在崇禎年間累遷禮部右侍郎高官,后因直言被黜歸鄉,之后投了東南府,現為東南國內閣級的高官,深受重用。
陳子升是陳子壯之弟,字喬生,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出生,“善鼓琴,能吳歈,九宮十三調,曲盡其妙”,嶺南琴曲《水東游》即其作品。
他居廣州省城奉母,日召樂友唱和,以宏揚民間文化為業,并不出仕。
此人經常去東南亞,是堅定的東南國擁躉,是《廣州日報》的專欄作家,賣力吹噓那里環境、社會、經濟,大力鼓吹民眾移民,還真的鼓動了不少人到東南國去。
要不是其母不肯去東南亞養老,只怕他早在東南亞快活了。
這次來拜,必有原因,于是陳敏吾請他相見。
陳子升進內,他是平民身份,衣著受著限制,穿著一領佛頭青的秋羅道袍,戴了一頂黑絨方巾,紅鞋綾襪,身上平添了一股儒雅之氣。
新明改制改了許多方面,但也有許多方面沒被觸動,依舊有官民的衣著限制,而道袍穿出來很上道,蓋因明朝皇帝都穿,比如萬歷皇帝最喜歡穿道袍,平時在宮中不穿龍袍穿道袍,反正就是明帝奇葩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历史|
赤城县|
凉山|
新安县|
横山县|
涟水县|
岗巴县|
常山县|
旌德县|
横峰县|
邵阳市|
炎陵县|
青河县|
阿克陶县|
元江|
洛浦县|
车险|
永济市|
石楼县|
崇信县|
府谷县|
越西县|
茶陵县|
平陆县|
华亭县|
茌平县|
平舆县|
右玉县|
兴义市|
仁布县|
长春市|
顺义区|
唐河县|
华亭县|
松溪县|
广昌县|
高阳县|
贺州市|
金塔县|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