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嗬嗬,不是說他阮大鋮不知廉恥、沒有仁義道德嗎? 他做禮部尚書,說仁義道德最是有力! 看誰還敢不服! 只聽他道:“日本幕府故大將軍向來與我國交好,在其位期間,兩國關系良好,發展與我國睦鄰友好關系,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與我國諸多交流,一直配合我國,沒有倭寇……” 后一點是關鍵,前明深受倭寇禍害,不派倭寇來就是大大的功勞。 “所以,我國該在午門前降國旗志哀,報紙套黑,派大學士代表我國至其國使館駐所慰問,派出尚書級別大臣過海上香拜祭,在其國為其建碑紀念……”阮大鋮提出他的意見道。 朱真真知道倭國大將軍與丈夫顏某人關系不差,倭國更派出十萬人給東南國打工,他們做皇協軍、監工、民工,最苦最差的工作都做著,還要分一半收入給幕府。 而且他們閉關鎖國對于中華是有利的,丈夫顏某人深表贊成,派駐艦隊在琉球,那些非法入境的倭倭一概捉起來送東南亞做苦力,而倭國幕府則不聞不問,不給臣民出頭。 聽到阮大鋮說完,朱真真正要同意,冷不防有人道:“阮大人此言差矣!” 大家一看,乃大學士、刑部尚書方一藻也。 安徽歙縣人,字子元。天啟進士。 崇禎時,官禮部尚書,也做過大宗伯! 后以大學士巡撫遼東,當時吳三桂“拜其門下“,又與其子方光琛“締盟為忘形交“。 崇禎十一年(1638年),兵部陳新甲主議和,遣一藻赴盛京(沈陽)與清廷接觸。 于是方一藻派遣一名“瞽人賣卜者“周元忠到清廷洽談,黃吉臺基本上同意。 方一藻建議用隆慶年間“俺答封貢“的模式與對方談判。 為黃道周所排斥,連上三疏,和議之事遂不了了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