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科普律魯·帕夏老謀深算,對于自身安全十分重視,事先派人打進了密謀集團中,掌握了相關線索后,做好準備,一舉扳局。 禁衛軍指揮官艾美尼忠于太后和蘇丹,聽從太后指示而不是聽莫羅的話,配合科普律魯·帕夏將密謀集團解決。 科普律魯·帕夏乘機出手,大索反對分子,到處抓人,追究罪責,抄家奪產,往干癟的國庫里放進一些財富來充實。 伊斯坦布爾的街道上到處是兵,天天抓人。 在一片人心惶惶之際,伊哈桑·帕夏戰敗的確切消息到達了帝都,得知是信使被狼追迫導致信件遲緩,讓帝都鬧出了這么大的風波。 此時帝都陷入了科普律魯·帕夏的鐵腕管治中,以致于這么大的敗仗,對他追責的呼聲寥寥無幾。 執政的三人團,三位維齊爾科普律魯·帕夏、艾西木·帕夏和哈倫·帕夏先行會商,科普律魯·帕夏讓書記官將前線指揮官伊哈桑·帕夏的書信讀一次。 信件中伊哈桑·帕夏承擔主要責任,他說將士們打得非常英勇,以巨大的勇氣力戰強敵,不是我軍不努力,而是異教徒軍隊太狡猾! 異教徒軍隊不敢與我軍面對面的戰斗,純粹依靠火槍,與歐洲戰事不同的是,他們人多! 確實,在歐洲打仗,歐洲人也用火槍,但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人多勢眾,一擁而上,總有機會肉搏,畢竟歐洲人沒有機關槍! 使用火槍的部隊人多時,情況截然不同,火槍威力發揮出來,以致于異教徒軍隊戰勝英勇的奧斯曼軍隊。 伊哈桑·帕夏表示他承擔責任,如果朝廷要治他的罪,他愿意接受,要求不要將他押回伊斯坦布爾,他愿意加入敢死隊,戰死沙場,與帝國的忠勇將士在一起! 同時,他也給出了對付華人軍隊的方法,他認為隨著華人軍隊的推進,人多槍多有優勢,但是他們的補給將會是大問題。 糧食是人嚼馬吃,槍枝彈藥需要補充,距離越遠,補給越是不易。 我軍不能與敵決戰,而應該以堅城和深溝厚壘防御,大量消耗敵人的有力力量。 寸土必爭! 以命換命,相信我們奧斯曼人一定能夠辦得到,當時機成熟時,我軍轉入反攻,即可獲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