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一軍的張家玉,靠前指揮,吃了一枚近失彈,被炸得耳朵嗡嗡響,失聰了三個小時后,嚇得他以為這輩子準備領傷殘補助了,挨醫生用針灸弄好,以致于他失態地對醫生連喊了十聲謝謝! 在近十里的戰線上,雙方火力密集,奧斯曼用火器與箭矢猛烈攻擊,加上他們的勇猛,仗著他們有刀炮不入的裝甲保護,初時居然占據優勢,將東南軍前方部隊如宰豬般地殺死了一批接一批。 幸好東南軍采用的是密集排列的布陣方式,嚴格規定相鄰兩個步兵的間距不得超過一只手臂的長度。雙方軍隊的戰線的接觸面雖然很廣闊,可是縱深斷面卻不足五米。 奧斯曼人的突擊其實只發生在雙方軍隊接觸面的表層,大量的軍隊都集中在戰線的背后插不了手。 所以奧斯曼人雖然在近身格斗上占了優勢,卻不能很快地攻入華人軍隊的陣地,只能是一點一點地往里滲透。 隨著時間的推移,華人軍隊適應了對方的攻勢,他們前面用槍猛刺,后面開槍射擊,無數的奧斯曼勇士的臉被打爛了,倒下了,東南軍后排士兵的火槍就在自己前排戰友的耳邊擊發,以致于許多華人士兵的耳朵都被震傷、震聾! 專門打臉,讓奧斯曼人恨得咬牙切齒。 奧斯曼軍隊的火槍仿制華人的燧發槍,其技術不在華人之下! 但他們的短火器實在不行,東南軍老大顏常武,骨子里是中華紅朝人,懷有嚴重的火力不足恐懼癥,他不知道慌什么,慌張個錘子! 人家紅軍是因為挨花生米和米帝炸得夠嗆而大起恐慌,拼命加強火力,現在他的東南軍全火器化,早就雄視天下,他還給他們火力Double! 士兵們除了長槍,每人還發給一把噴子,士兵用單筒、士官用雙筒噴子,又或者只要他們帶得動,用雙筒噴子都行。 所統計,只有不到二成的人用單筒噴子,其余的都是雙筒,換言之,這不是翻倍,而是三倍。 軍官嘛,標配是短銃一把,但軍官們都帶二把短銃,許多軍官皆背雙筒噴子,其對火力追求的喪心病狂,暴力傾向之嚴重,這是病,得治! 人人身上掛著手榴彈,高級軍官都不例外,一方便就甩給奧斯曼人嘗嘗那種甜瓜式的小手雷:“嘿,包頭佬,試下我中華甜瓜!” 轟! 把奧斯曼人給炸成了花臉貓!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