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今天是9月8日,陽光明媚,難得的一天,奧斯曼人沒來進攻,他們在昨天的戰斗中損失慘重,尸體在城下堆積如山,因此今天與華人約定,雙方不戰,各自收拾自家死尸。 眼下一些無武裝人士正在城下忙碌著,把尸體給抬起來,放到車上,城頭東南軍則在警戒。 尸體密密麻麻,浸泡在血水中,死得奇形怪狀,充分顯露出戰爭的殘酷性。 城墻上的東南軍官兵們嗅著刺鼻的血腥氣,心情卻是欣悅---倒不是大伙兒變態,而是軍長李來亨就在城墻上嘉獎立功將士們! 給出的獎勵包括擬定的勛章、爵位、軍階與勛田等,這些東西并不能由李來亨決定,恩賜于上,乃是朝廷決定授予,是李來亨報送功勞及初步建議,朝廷決定給予。 一般地,只要不過分,朝廷不會批駁大將的請求。 也不用擔心大將私相授受什么的,軍隊里負責軍功評判的部門屬于政治軍官,李來亨可以指揮他們,但在人事上他沒有管轄權。 軍隊中有兩類軍官自成體系,一類是情報軍官,他們受上級情報部門與本單位長官的雙重領導,另一類政治軍官也是如此,代表朝廷對軍隊的掌控。 對于情報軍官與政治軍官,李來亨是不能干涉過多,甚至要避嫌。 東南軍的管理既集中又分散,戰斗時長官有最高的決定權,但戰斗之外的事情則是受到了制約,領袖顏常武是絕對不會允許他一手建立的軍隊落入野心家的手中。 還有獎狀、獎金、職位晉升以及較小額的物資獎勵則是李來亨可以辦到的,因此大伙兒聽到未來的獎勵與現在到手的獎勵都十分開心。 基本上人人有份,最差的也有個獎狀獎勵,能夠在一座圍城中戰斗,大家都是好樣的。 以營為最小作戰單位,都派出了代表,聽軍長大聲地宣讀著嘉獎令: “第163團團長陳靜安上校,在9月6日的戰斗中,敵軍突破我軍第103段城墻,陳上校沉著指揮,親率部隊進行反沖鋒,奪回城墻,表示出巨大的戰斗勇氣與指揮能力,擬授予二等近戰突擊勛章與三等軍功章……” “第78團3營副營長張雷,于9月7日的戰斗中,指揮該營予以敵軍重大殺傷,擬授予二等軍功章……” “第43團2營的陳亞細中尉,在9月5日的戰斗中,指揮該排擊斃敵人高級軍官一人,擬授三等軍功章……” …… 立功的名單很長,軍人們喜形于色,計算著自己的功勛點,可以換取多少的勛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