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走在巴士拉的街道上,雖然投靠了華人,無論在麥斯歐德和麥克尼的心中,巴士拉的失陷真不應該! 這座城市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交匯的夏臺·阿拉伯河西岸,始建于636年,之后逐漸成為文化和貿易中心。利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下游沼澤地帶的蘆葦和椰棗樹葉作原料,商人建立了造紙廠,生產出的紙張雪白堅韌,暢銷奧斯曼帝國。 造紙術是中國首創,10世紀傳到大馬士亞與開羅,之后擴散開來。 郊區是椰棗的重要產區,農產品以棗、玉米和稻米等為主。 椰棗皮薄肉厚,甜美軟糯,富有營養,是中東地區普羅大眾的食物,可是說家有椰棗,就不會餓死。 巴士拉有河水之利,得天獨厚,種植業十分興旺,糧食產量高,加上河運轉口貿易和造紙業,人口眾多,是座大城。 這座城市按制應有城防軍五千人,實際有多少人? 一千人! 是的,名義上五千人,花名冊上確實有,也付了薪水! 另外四千人只是名頭,平時是不參加訓練的,他們的薪水自然是官員們落袋平安。 如此膽大妄為,換作在邊境城市還真的做不出來,雖然也吃空餉,不敢吃這么多,但在內陸地區的城市,這根本不是件事,上級部門來檢查,就把那些人叫回來,訓練過的部隊排在前面,沒訓練過的部隊在后面, 東南軍前來進攻,一千城防軍懟上華人八百壯士,不到半小時就敗了下陣,把諾大的城市拱手相讓。 領軍的長官有勇無謀,他帶隊沖鋒,沖著華人的槍陣,一沖鋒就死在排槍下,他的部下繼續沖鋒,一千人只得一百人逃掉,被訓練有素的東南軍用達姆彈把他們身體打個稀巴爛。 此戰華人表示輕松得很,無人陣亡,不到百人受傷。 這座城市之大,華人只控制了富人區,也就是官署所在地,近八成的城市地區是平民、貧民區,華人表示放棄。 他們只是打掉這座城市的首腦,制造混亂而已,至于民眾,就管不了這么多,不過,民眾會思考的,沒看到平民區都沒經過兵火,結果各處著火了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