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沒辦法,只好戰(zhàn)吧。 不同于信三鍋大神教的土邦主,阿米爾·汗綠教出身,手上還是具備了一定的力量,于是他緊急動員這些力量。 公元1648年底,入侵的七千華軍(本來有八千人,數百人由于各種各樣的怪病不得不往后運,還有一些人負責護送他們)對陣阿米爾·汗率領的三萬人。 三鍋軍隊在戰(zhàn)場上被主要劃分成三個部分:左翼+中軍+右翼。 左右翼是密密麻麻的雜兵,他們的裝備五花八門,除了軍官和少許老兵有金屬兵器之外,大部分手持木制兵器。 中軍則是精銳,包括了一百頭大象的象軍,這些大象倒也得到精心的飼養(yǎng),身軀龐大壯實,象軍的作用無需多言,巨大的象蹄和強壯的象鼻都是大殺器;還有直屬總督的一千重騎兵和一千的步兵加輕騎兵,他們的裝備最好。 換言之,整個孟加拉行省只得三千精銳,就維系了諾大一個行省的統(tǒng)治,可想而知三鍋的戰(zhàn)斗力。 卡博特投入了六千兵力,留下一千預備隊,他的陣勢中規(guī)中矩,前面火槍手列陣,后面擺了火炮。 這場戰(zhàn)爭不值一提,在東南軍的戰(zhàn)史上甚至沒提多少句! 阿米爾·汗清楚三鍋的德性,本來最好的方法是炮灰向前進,消耗敵方的火力,但他知道自家的炮灰過于奇葩,戰(zhàn)之前他考慮再三,直接用象軍沖陣。 結果,當百頭大象如同坦克般氣勢洶洶沖來時,東南軍采取早就計劃好的方法,投出了大量的火油壇。 點燃后,前線燃起了熊熊大火,動物是怕火的,哪怕象奴催促,大象們甩著鼻子,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畢竟它們沒有三鍋那種赤腳踩炭火的能耐。 當它們轉過身體時,東南軍火槍手集中火力射向它們的肛門,亦叫做P眼,就是火暴菊。 吃痛的大象發(fā)瘋地沖撞已軍,撞飛三鍋,踩死它們,頓時中軍大亂,阿米爾·汗撥馬就逃! 東南軍放了三排槍,打了一趟炮,端起上了刺刀的火槍沖鋒,三鍋三萬人的大陣即時崩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