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還是由愛松古護送張家玉回程,隨行帶有雙方簽約文本、韃靼人的投降書、認罪書以及最重要的玉璽! 皇太極滅了蒙古林丹汗,其后裔獻出所謂元朝“傳國璽”,上面刻著“皇帝之璽”這是一件具有特殊價值的寶貝。 得到它,就可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tǒng)合法”之信物。 韃靼人入關后,多耳滾其實還是記得他皇兄黃臺吉的話,擔心在關內站不穩(wěn)腳,所以貴重的玉璽留在關,終究落入明人的手里,表示了韃靼人的徹底臣服! 張家玉到達沈陽,向甘輝匯報工作,并且送上了相關資料和玉璽,甘輝大喜! 欣賞看過諸物,甘輝對左右道:“想我多年前追隨領袖,在海島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哪想到會有今天的成功!” 諸人贊道:“大帥統(tǒng)領大軍,直搗黃龍府,雖岳武穆亦不如也!” 甘輝倒不敢得意忘形,他頭腦清醒地道:“光榮歸于領袖,領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類似于韃靼人這類的小Case,根本不在話下。對于這樣的對手,領袖甚至沒親臨。” “所以我不是岳武穆,我只是領袖伸到北國的一只拳頭,他不過是輕輕的伸個拳頭過去,韃靼人就倒了!”甘輝呵呵大笑道。 蒙古人派來的風思月(騰機思的小兒子)乖巧玲瓏,立即說道:“能做領袖的拳頭真不錯,我們都不知道能做領袖的什么!” “你們哪,都是領袖的忠勇將士!”甘輝大笑道,以后,人們都把他稱為“領袖的拳頭!” 甘輝帶有半副天子鑾駕,有專擅之權,遂在文書上蓋印,正式認可了雙方簽約文本,同時令人將消息以“露布飛捷”的形式傳回兩京,再將相關資料和玉璽送到海邊,用船運回南京。 韃靼人投降了,他們去掉三任大汗的帝號,向大明稱臣。 我們勝利了! 和平降臨,大家都能夠過上好生活,再不受戰(zhàn)亂之苦,再也沒有朝不保夕,流離失所的危險。 消息一路往南,所到之處,民眾狂喜,滿城沸騰! 韃靼人肆虐大明北國,造成慘重的損失,如今大患被平,民眾得享太平,個個都松了一口氣。 入冬之時,消息傳到南京,此時顏常武還沒離開,得知消息后,他這么矜持的人,也不禁喜形于色。 破絕世大敵,建不世之功,力挽狂瀾,舍我其誰! 大臣們也很歡喜,紛紛給皇帝、東南王上表慶賀,大朝上以顏常武出班,他滿面笑容,上前奏道:“北伐成功,我大明宣威于域外,收萬里疆圖于國內,今曰臣為陛下賀,臣為大明賀!當告之與太廟!” 聽到他的話,諸臣一起恭聲相賀! 皇帝朱由產亦喜道:“準奏,告廟之事,由錢禮部(謙益)準備妥當后,朕即行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