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索尼問道:“大家都來說說吧,我們應該怎么樣!” 茲事體大,眾人你望我,我望你,不敢輕易表態(tài)。 誰都不想死,但要是降了,身為降臣,兩代大汗嘔心瀝血打下來的江山在他們的手里丟失,有何面目自認英勇韃靼人的后代。 可是不降,就會沒命,明軍挾大勝之勢,已方根本不能抵擋。 譚泰霍地站起來道:“絕不投降!” 屋內(nèi)所有人目光都注視著他,聽他大聲地道:“我們滿洲人的榮光,絕不能在我們的手里被沾污!誰要降,自己去,我不攔你們!” “但我譚泰,深受國恩,絕不做貳臣!”譚泰擲地有聲地道。 他的一番話,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個個都慷慨激昂陳明立場,一致贊同譚泰的說法。 “貳臣”兩個字來自漢人的說法,在韃靼人中居然很有市場,人人表示不能做貳臣! 換作沒受過漢文化熏陶過的韃靼人,打不過時肯定投降沒二話! 蠻夷部族,信奉拳頭大就是大哥,向更強大的勢力投降,毫無心理負擔。 索尼很是無語,他看到一位激動地喊著不做貳臣的統(tǒng)領,知道他斗大的漢字不識一個,平時的愛好是喜歡聽書,聽《三國演義》,也跟著大伙兒一起喊絕不投降。 說的卻是“寧做關公,莫做于禁!” 關公身在曹營心在漢,過五關斬六將,怎么都要回歸到大耳兒那里,乃是大大的忠臣,于禁乃曹魏將領,在關公水淹七軍時,投降了關公,后回到曹魏,是貳臣。 時為下午時分,外面陽光照進屋內(nèi),照見塵埃飛舞,索尼看著大家坐著的木椅,擺放的茶幾和案桌,都是漢人制作的手藝,韃靼人自己做不出來的,優(yōu)美的景德鎮(zhèn)白玉杯,用來盛放西湖出的龍井雨前茶,案桌上的湖筆、徽墨,大家穿著的絲綢衣服……漢文化的影響,無孔不入! 索尼不禁有些恍惚,直到有人推他一把,他才醒悟過來,見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他,譚泰不懷好意地問道:“難不成,你想投降當貳臣?” 聽聞他的話,索尼淡然道:“死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能解決問題嗎?我們都死了,兩漢梓宮怎么辦?大汗的祭祀怎么辦?難不成真要斷祀。” 梓宮是漢語詞語,是指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韃靼人一路奔逃,都帶著老野豬皮、黃臺吉的棺材,就是怕明軍搞破壞。 這話也有道理,諸韃靼人遲疑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