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頁
蘇州織造甲天下!
蘇州及周邊地區真是遍地蠶桑,滿目錦繡。
南明建立之后,大力發展經濟,蘇州城鄉絲織手工業作坊大量設立,民間織造的規模漸趨擴大,現在的蘇州城的織造繁華無比,有“東北半城,萬戶機聲”之說。
各種絲行、絲帳房、紗緞莊以及行會公所、會館等經貿商業和輔助行業林立,絲綢生產和絲綢貿易呈現出一派繁華的景象。
蘇州周邊的農村,也相繼形成了盛澤、震澤、洞庭山等絲綢集市,蘇州由此而成為名副其實的“絲綢之府”。
“我們現在織綢的木機總數有五千多臺,從事絲綢業的人數達二萬多人,年產真絲綢緞一十三萬匹,值銀約二百余萬兩!主打產品有妝花緞、織金緞、庫緞、漳緞、天鵝絨、高麗紗等,特別是蘇緞!”蘇觀生介紹道。
絲綢重要,為了方便工作,蘇觀生加蘇州織造頭銜,既是對他的重視,也讓他無法推責---做壞了,沒有人背鍋,畢竟什么權力都給了他。
做得還算不賴,二百多萬兩銀子,等于張居正萬歷朝財政收入的一半!
大家在蘇州織造局里看到了錦、緞、綾、絹等衣物被褥,紋飾圖案極為精致,有鳳戲牡丹、喜鵲棲枝、梅蘭竹菊等,手工超好,材質漂亮得不象話,難怪紅毛番和隔壁家的德川搶著要,讓他們的臣民們來多一百年也生產不出來!
“蘇州不僅是絲綢生產的中心,同時也是絲綢貿易和集散的中心,生產有“東北半城,比戶習織,不啻萬家”,銷售則在蘇州城西,乃‘四方商賈,群至此間,比戶貿易’各地客商紛紛在蘇州開商鋪,辦商行,南來北往,經銷絲綢商品。他們為了往來蘇州貿易的便利,想方設法在城內購地選址,建立會館,已經有臺灣會館、潮州會館、汀州會館、嶺南會館……”
王妃輕聲對王爺道:“這就是工商業了?”
“對!”顏常武說道:“農業興量蠶桑,工業生產絲綢,然后商業銷售,成一條龍,當大興此業!”
蘇觀生儼然成了絲綢達人,興致勃勃地道:“根據我們的五年計劃,預計木機總數、從業人數和年產量以年百分之十五的速度遞增!”
然后他說起一個關鍵性的事情道:“我們府的生產總值和稅收可能達到二成的增速!”
“聽到沒有!”顏常武對他的小妻子道:“這還是稅改后的增速!”
朱真真默默地點頭,她知道稅收是什么,以前東林黨在江南時,地方工商稅收號稱三十收一,但經常連收都沒得收,都進了私人的腰包。
顏常武收稅,稅率有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稅,百分之一的教育附加稅,百分之一的基礎建設附加稅,百分之二的國防附加稅,達到二成一的稅收。
當時國內犯怨聲載道,反對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
可是現在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票市|
剑川县|
营口市|
海宁市|
洛川县|
临清市|
黄大仙区|
平谷区|
洛宁县|
桃园市|
萍乡市|
蓬安县|
新营市|
长海县|
金山区|
泰兴市|
宁都县|
广东省|
晴隆县|
德格县|
左贡县|
蒙山县|
汤原县|
蚌埠市|
岑巩县|
桓台县|
苏州市|
清河县|
拉萨市|
桂东县|
永济市|
花莲市|
鹤山市|
邳州市|
万州区|
宝丰县|
申扎县|
腾冲县|
孟村|
石首市|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