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節 殺吳惟華-《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頁
吳惟華這廝,聽起來是漢名,也有點來歷。
他先祖本蒙古人,永樂年歸順大明,朱棣賜名“吳”。
皇帝親自賜姓,非常光榮,他的家族也榮寵不斷,可惜子孫不爭氣,晚節不保。
吳惟華是順天(北京大興)人,隨其兄降清,于多耳滾入京時,拜迎馬首,自薦愿往山陜各地招撫,因隨征太原、大同等地有功、封恭順侯。
此人恬不知恥地道:“我祖上乃蒙古人,與漢人并不齊心!”
完全不顧他家族早就漢化的事實,甚至他的名字帶有“華”字,須知華夷之分,華是漢人。
吳家長期與明朝漢人家族通婚,蒙古的血絲早就淡化得不得了,他祖宗要是知道他這么的忤逆,只怕要跑出來打他!
清人讀得書少,對他的話以之為然,又因他卑躬屈膝,是好奴才的料子,遂對他委以重用。
在韃子的支持下,吳惟華名為大同偽軍的監軍,實為主帥,負責管理大同偽軍五千人。
姜瓖名為大同偽軍的主帥,實為帳前聽用的偏將、傀儡,管理軍隊的權利一點也無,反倒得聽吳惟華的命令,還得對他笑臉相迎,以免他給清人打小報告,痛苦不堪。
吳惟華一心做狗,深得清人信任,在清人看來,有了吳惟華在營中,大同軍就俯首貼耳,放心使用,這就有護糧的任務,否則糧食重要,一般“政審”不過關的部隊是不會分配到這個任務。
所以,姜瓖對吳惟華起了殺心,要趁這次對禹城下手之機,干掉吳惟華。
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
當時大同軍駐五千人,分為三個營,中營二千人,左右營各一千五百人,那天的傍晚飯點時分,左營突然發生喧嘩,吵嚷嚷一片。
居中營的吳惟華聽到動靜,派親兵去打探,不久后,親兵回營,說因為伙食問題而軍士們與營將發生爭執,營將無法控制場面。
吳惟華一聽就頭痛了,巧婦難為無米之飲,倒也不能怪軍士們發火!
這年頭,做狗不易,狗糧不足是妥妥的。
清兵入關,北方大亂,農民死于戰亂、或者逃散,土地多有丟荒。
而且清人得到政權后,開始圈地!
清朝有一種比拆遷還可怕的東西叫做“圈地”,清朝入都北京后,為解決八旗官兵生計,決定強占北京附近的土地,遂下圈地之令,順治元年十二月規定,近京各州縣漢人無主荒地全部圈占。
說是“無主”,管他有沒有主,旗人攜繩騎馬,大規模圈量占奪漢人土地,有主之地照圈不誤,圈到的就是旗人的,導致農民流離失所,饑寒交迫,同時還強迫漢族農民投充(即依附滿族貴族)。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炎陵县|
象州县|
上栗县|
陇西县|
金川县|
响水县|
长治市|
稻城县|
大兴区|
从化市|
五常市|
楚雄市|
柳河县|
江永县|
东海县|
东方市|
遂川县|
百色市|
湟中县|
沈阳市|
枝江市|
宝兴县|
安西县|
寿阳县|
德化县|
安义县|
郓城县|
夏邑县|
铜鼓县|
清徐县|
台东市|
邵武市|
综艺|
渭源县|
广丰县|
柯坪县|
平潭县|
琼海市|
土默特左旗|
泗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