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工商稅的減少導致西北農業稅加重,百姓苦不堪言。明末時期,南北發展差異巨大,北方依舊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而南方的工商業則極為發達。而由于進入崇禎年間工商稅再次被廢除,且各地稅監被撤回后,導致朝廷茶稅、礦稅、海關稅等稅收急劇減少,例如到崇禎十年(1637年),僅浙江一省的茶稅就從萬歷、天啟年間的二十萬兩降到了每年十二兩白銀。 區區12兩白銀,一省的茶稅,這可是出產茶葉的大省! 單是浙江的一個富春江茶就是一等品,你得明白,顏常武大力開拓茶路,得到了紅毛番的積極響應(尤其是紅毛番貴族,他們吃肉多,吃蔬菜少拉屎不出,喝茶就通便),一等品的茶葉賣到歐洲,甚至是一磅茶葉一磅白銀,極品的是一磅茶葉賣一磅黃金! 明末由于小冰河時期的影響,天災不斷,再加上遼東戰事緊張,朝廷處處要用錢,導致國庫極為緊張。于是朝廷支出的重擔就壓在了農民身上,農業稅從張居正時期的二百萬兩,一直攀升到崇禎十二年的兩千三百萬兩,這還是在各地大災小災不斷的情況下,這導致北方百姓尤其是西北百姓苦不堪言,簡直到了賣子賣女也交不起稅的地步,百姓活不下去,豈能不造反。 更有甚者,朝廷通過節省開支來維持運轉,然而即使“節流”,東林黨人也不愿觸及自己的利益。在東林黨人的主持下,“節流”被加在了基層小吏身上,例如驛站制度的改革,精簡驛站支出。于是原本為銀川驛站驛卒,以為捧著鐵飯碗的李自成同志,就這樣地光榮下崗了,沒了工作的他,越混越回去,走上了造反之路,最終把他以前的大老板給送上了黃泉路。 …… 朝廷明刑正典,宣布東林黨為逆黨,將東林黨諸人無論活的死的統統打入黨冊,褫奪死者生前一切榮譽,剝奪生者一切榮譽,沒收家產,九族流放東南亞! 良心話來說,東林黨有的地方還是委屈的,譬如崇禎皇帝在發現了東林黨的真面目后,疏遠了他們,把東林黨領袖錢謙益給送回老家讓他去秦淮河吹風了,皇帝對于東林黨的話也不大聽了(但還是顧忌著他們,他們的噴功太厲害了)。 但是呢,東林黨倒霉是喜大普奔的事情,皇帝掛了總得有人來背鍋,就他們了! 東林黨號稱清流,影響天下輿論,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派頭,對誰都說三道四的,見到不合心意就狂噴,早就引發了勛貴、TJ集團和其他文官集團、武將們的嚴重不滿,說他們遍地是敵不為過! 不多說什么,單是一個裁撤驛站,讓多少的官員在路上奔波,沒有公家的支持,辛辛苦苦,連個安心睡覺和飯的地方都沒有,徹底地失去體面,又讓多少官員們失去了一個可以進項和安排自家人手的地方。 天底下的官員永遠都是對于新增一個機構強烈支持(多了位置出來!)對于裁撤一個機構而大力反對的,僅此一項,東林黨就得罪了天下的官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