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結果導致崇禎皇帝倒臺,這鍋肯定得有人來背,不能由整個文官系統來背,由東林黨來背吧! 其罪二、由于東林黨人的干涉,工商稅先后三次被廢。 縱觀整個明朝,由于朝廷制度的原因,可以說是嚴重的重農抑商,這也造成了明朝的財政主要以農業稅為主。隆慶四年(1570)年左右,明朝每年的財政收入約為3078萬兩,而其中農業稅占比高達81%,工商雜稅只占總收入的12%。萬歷年間,張居正改革稅制,開始逐漸加重工商稅的征收,然而由于東林黨人的干涉,工商稅先后三次被廢。 張居正去世:工商稅一次被廢。萬歷初年,張居正主持改革,加大了工商稅的征收。這極大的觸動了江南的工商利益集團,這種情況下,他們拿出真金白銀,支持東林黨形成。張居正死后,東林黨人立即廢除了張居正的稅收制度。 萬歷皇帝去世:工商稅二次被廢。萬歷皇帝因國庫緊張想從江南征收賦稅,但由于遭到掌管外庫的戶部(文官,東林黨!)阻撓,萬歷只能將征收工商稅的人物交給內庫。這便是所謂的萬歷皇帝貪財之謎,而實際上,萬歷三大征所用的錢,大部分是由內庫的工商稅進行支撐的。沒有這些錢,根本就沒有大明的榮光,東林黨就是炮黨! 東林黨開始在在萬歷死后再次把持朝政,掌權后的他們立即逼迫泰昌帝廢除了各地工商稅收,再次導致國庫開始吃緊。 魏忠賢去世:工商稅三次被廢。由于當時遼東戰事吃緊,空虛的國庫根本無法應對巨大的軍費開支,于是魏忠賢出現了,他再次開整工商稅,使得國庫又開始充足起來。然而好景不長,天啟皇帝死后,在崇禎皇帝支持下魏忠賢迅速倒臺,東林黨再次掌權。于是工商稅再次被廢,導致遼東戰事吃緊,則是怎么省錢怎么搞,再加上將領的層層盤剝,導致遼東缺餉愈演愈烈,甚至激起兵變,而東林黨則將責任全部推到了遼東軍官身上,指責其貪污軍餉、指揮不當。 沒有了錢,皇帝也成了街道邊的乞丐,想做什么事都辦不成。 東林黨成天花天酒地,包養秦淮美女,一唱一和,美其名為風流。 他們哪里舍得自掏腰包支援前線?但是公然拒絕國家大事肯定不明智,所以他們就把看家本領搬出來了,宣稱不征收工商業的稅賦是先祖皇帝定下的規矩,不可破壞,同時極盡一切手段,攻擊毀謗邊疆統帥將士有通敵叛國的嫌疑, 他們掌握了語話權,被污蔑的武將們豈能不怒,之后戰爭不盡人意,不得不說官兵們因文官而士氣不高。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