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節 誰可為帝?-《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頁
南京城,禮部大堂!
在經過為崇禎皇帝舉哀后,南京勛貴、鎮守TJ、六部官員、各省部院高官及大儒們濟濟一堂,商量一件大事。
皇帝沒了,誰來作主?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姓朱的。
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將決計擁立明室中的藩王,延續明朝,然后揮師北上恢復國土,但具體擁立何人則發生爭議。
重臣中包括了閣臣高弘圖(南京戶部尚書)、樞臣史可法(南京兵部尚書)、(鳳陽)督臣馬士英、兵部左侍郎楊鋮新、內監韓贊周、科臣李沾、臺臣左光先、及錢謙益等東林黨人,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即鎮軍TJ盧九德。
說實在話,文臣們對于議立這等大事有TJ參與是滿臉的膩味,但是他們有印鑒,皇帝都沒了,沒人可以罷免他們,所以他們堂爾皇之地與文臣們坐而論道。
各方爭持,大臣們多數以為,根據“皇明祖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當時明神宗長子光宗一脈已無人能繼位,而次子朱常溆甫生即死,三子朱常洵雖已亡故,但長子朱由崧仍健在的情況下,按照兄終弟及、父死子繼的順序,第一人選為福王朱由崧(前有嘉靖帝繼位為例)。
錢謙益等東林黨人則由于之前的“國本之爭”事件,心存芥蒂,違背了東林黨在國本之爭中的立場,以立賢為名擁神宗弟弟朱翊镠之子潞王朱常淓。
國本之爭----神宗皇帝之子為皇長子朱常洵和福王朱常洵,神宗皇帝欲違反“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之制,另立福王朱常洵為太子接任皇位,結果大臣們反對,是為國本之爭,而當時反對的大臣中,多以東林黨為主,因此東林黨惡了福王一系。
風水輪流轉,最支持“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東林黨,改弦易轍,變成了支持潞王,結果挨督臣馬士英大聲嘲笑道:“汝等東林黨人不知日后何以見前輩!”
諸東林黨人不能答,只好顧左右而言它。
他們羞愧無比,立潞王之議消除,
史可法則可笑之極,主張既要立賢也要立親,擁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
這位大臣在平行空間的史書上被稱為抗清英雄,實際上從議立之事上就看出他的水平,讓他領軍,大明不亡才怪!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吉林省|
永寿县|
玛沁县|
凤冈县|
澄迈县|
长白|
西安市|
临颍县|
新绛县|
合山市|
卢龙县|
监利县|
社会|
高密市|
呼和浩特市|
古浪县|
太谷县|
垦利县|
雷波县|
武威市|
西藏|
北碚区|
崇州市|
蒲城县|
施甸县|
石河子市|
朝阳区|
建平县|
嘉定区|
土默特右旗|
固阳县|
垣曲县|
黄龙县|
镇坪县|
万山特区|
丹凤县|
平谷区|
开江县|
凤阳县|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