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漢末,曹操八十萬大軍下江南,欲與孫權(quán)會獵于吳,孫權(quán)手下群臣恐懼,張昭等臣皆言投降,獨有魯肅對孫權(quán)說了:“適張子布等,又勸主公休動兵,力主降議,此皆全軀保妻子之臣,為自謀之計耳。原主公勿聽也。” 勸住孫權(quán),孫權(quán)再問計于周瑜,周瑜曰戰(zhàn),率吳軍大破曹操于赤壁,遂有三國之分。 現(xiàn)在就是這個鳥回事,大臣們想投降,君王居然不能乾綱獨斷,把生死選擇交給大臣,亡無日矣! 其實,遷都之議前,大明還有一線生機的。 去年年底,李自成眼看自家就要成了大事,心中大喜,乃召手下商量久遠之計。 大將劉宗敏道:“如今大明已無可戰(zhàn)之兵,宗敏愿為先鋒,為大元帥破北京,砍了狗皇帝的人頭獻給大元帥!” 眾人一致贊好,獨有軍師宋獻策力持慎重。 與那些大字不識三個的軍漢們相比,宋獻策另有見解,他認為大明北方并不足慮,但大明南方尚有錢糧與軍隊,而且,還有兩大強敵虎視眈眈! 李自成急問何方神圣? 一曰北虜;二曰東南府! 北虜有“女真滿萬不可敵”之稱,乃是勁敵。 而東南府的勢力龐大,軍隊全火器化,不易對付。 “如若我軍入北京,則受北虜及東南府兩面夾攻矣!”宋獻策認為道。 諸人都在笑宋獻策口出大言,倒是李自成想過后,派人與崇禎聯(lián)系,想與明朝談和。 可是他提出的條件讓崇禎皇帝無法接受。 李自成要他割讓西北的陜甘地區(qū)及中原,封李自成為王,崇禎皇帝怎么敢答應! 明朝是有名的“不割地、不賠款、不求和”的王朝,割地被認為是奇恥大辱,當初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結(jié)果明朝立即另立皇帝,不接受要脅! 沒有先例,崇禎皇帝是萬萬不敢允許李自成獨立的。 這點,東南府顏常武看得很清楚,所以他的臺灣并不獨立,承認大明的統(tǒng)治,否則,哪怕明朝地方官員再貪財,也不敢與亂臣賊子交易,名聲太壞了。 李自成的另一個條件是要崇禎皇帝給他一百萬兩銀子,他要用來安穩(wěn)人心,做好春耕。 照他想來,崇禎皇帝是大明天子,富有四海,區(qū)區(qū)一百萬兩銀子算個啥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