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浩浩蕩蕩的清軍步騎兩軍、輜重部隊、火炮、民夫,黑壓壓的人頭前后展開了十幾里長的隊列,就仿佛一股無邊無沿滾滾濁流! 周遇吉在北城上拉開造型精美的望遠鏡,看到眼前的情形,氣惱無比! 與清軍多年交戰,明軍敗多贏少,敢出外野戰的軍隊已經銷聲匿跡! 否則只要來一個側擊,包保讓清軍損失慘重。 太陽高掛,帶來的是陣陣寒意,清軍驅趕著大量的明人,讓他們扛著泥土和推著小車,上前填平天津城。 周遇吉又是一個搖頭,他看看側邊三位精神氣質明顯有異的南人,在那里無憂無慮地說著什么,畫圖和記數,這是東南軍過來的參謀人員! 他們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參謀部,為田見龍與周遇吉參謀策劃,幫助極大! 例如他們兵棋推演,認為已方根本不能守住周圍的衛星城市如軍糧城、大沽口等,那么守不住就別守了,收縮力量專守天津城,把周圍人口遷移,堅壁清野。 這點做得非常好,清軍一路破城,但在天津周邊,毛都沒撿到一根。 這是一個城市的參謀部,而在一省乃至于一國的作戰呢? 周遇吉認識到參謀部的用途,他知道東南府很早就組建了參謀部,專司軍令。 與敵人一開戰,東南府參謀部就全力以赴,掌控從上至下的一切軍情,給予軍隊及時的指引,更好地打擊敵人。 而大明兵部呢,只是泛泛而談,各級軍隊和官府各自為戰,且兵部人員,多是文官,哪有這么多能夠“以文臣行武事”的能人,發出不知道行不行得通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命令。 東南府參謀部全是專業的軍官,換作給他們指揮,哪里必守哪里棄守統統都清楚,盡最大能力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周遇吉有了參謀部協助,覺得工作上真的輕松了許多。 如果大明有參謀部制度,根本不會出現明人給清軍捉來填溝壑的現象,清軍連人都找不到! 現在則沒辦法了,周遇吉臉沉似水,大叫道:“打!” 炮手們一起點燃火炮引火繩,接著轟隆隆的炮聲響成一片。 實心彈拖著長長的煙跡,在人群中穿出了一道道血線! 慘叫聲、哭喊聲立即響起,當他們越來越近城時,聲音可謂是讓石人都流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