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諸錦州軍官先是默然不語,通過大家的交流和接觸,他們很清楚東南軍與明軍確實存在著三大差異! 一、只效忠于領袖,不屬于其他人,沒有私軍! 二、堅決服從命令! 他們?nèi)⒂^過東南軍的參謀部駐地,在那里看到字樣大大的“十殺令”。 “遇敵不前者,殺! 臨陣脫逃者,殺! 見死不救者,殺! 貪生怕死者,殺! 投敵叛變者,殺! 延誤戰(zhàn)機者,殺! 違抗軍令者,殺! 泄露軍機者,殺! 謊報軍情者,殺! 動搖軍心者,殺!” 觸目驚心,其實明軍也有類似的訓令,東南軍的命令是動真格的,不象明軍經(jīng)常存在不服從命令或者亂來一氣,有諸如“臨陣逃脫賣隊友”、“遇敵不前”“互不服氣、互相拆臺”等這些陋習。 譬如渾河之戰(zhàn),當時明軍集結大軍進攻北虜?shù)纳蜿枺瑓?zhàn)的除了四川白桿兵、浙軍,還有巡撫袁應泰指揮的部隊、包括總兵朱萬良、姜弼、李秉誠等,但遇敵都慫了,而川軍與浙軍同樣不和,這樣的態(tài)勢打得贏才怪! 關外如此,關內(nèi)亦是同樣-----“長腿將軍”賀人龍,崇禎十三年,楊嗣昌圍剿張獻忠、羅汝才之時,他從開縣“噪歸”陜西,以致張獻忠突破重圍,從容進入四川,一發(fā)不可收拾。在項城戰(zhàn)役和襄城戰(zhàn)役中,他兩次拋棄主帥逃跑,導致戰(zhàn)事失敗,兩位督師被殺。 又有在襄城戰(zhàn)役中,汪喬年率領的陜西兵解救湖廣兵,沒想到湖廣兵解圍后不配合作戰(zhàn),這個不義之舉導致陜西兵潰逃,結果是汪喬年戰(zhàn)死。 在明朝,雖然文官壓武將一頭,但隨著戰(zhàn)事緊急,反倒是文官經(jīng)常挨殺、遭貶謫,武將哪怕打敗仗,不聽命令,常常無事。 要是殺武將,要不武將造反,兵賊一家;要不就沒人去對付賊寇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