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然,所有的進口都設計好防護,有風雨來時可以及時地關閉不讓外面的水流進來。 這大大地改善了水兵們的生活與工作環境,而之前的戰列艦條件十分艱苦,東南亞烈日的炙曬讓下午一兩點鐘的戰艦船艙里像一個巨大的烤箱! 人員根本無法在艙內休息,再加上高強度的訓練,不少官兵都患上了皮膚病! 通風條件的改善,讓大家起碼知道“涼”字怎么寫,起碼在正午的戰列艦甲板艙里能夠呆下去了。 而且大家的伙食條件也有所改善,艦隊官兵的伙食本來就不錯,除了必備的面包、壓縮干糧和干肉、干魚、臊子肉、方便面、茶葉、果醬、干菜之外,還增加了炸雞、烤肉排、烤面包、烤蛋糕、自制點心等供應,例如東南府引進的倭國“羊羹”。 羊羹起源自中國,其后再傳入日本而成為當地的傳統點心。初期,羊羹的確是一種加入羊肉煮成的羹湯,再冷卻成凍佐餐。后期羊羹傳至日本,但在鐮倉時代至室町時代佛教的禪宗傳入,由于僧侶戒律不能食葷,故羊羹亦慢慢演化成為一種以豆類制成的果凍形食品。 初期的羊羹制法主要以小豆加上小麥粉混和,再加以蒸煮而成。 天正17年(1589年),和歌山的駿河店店主岡本善行右邊衛將原有的羊羹作改良,在餡料中加入寒天(一種曬制而成的干菜,煮后凝固成果凍狀。與現代的“瓊脂“相似)制成煉羊羹,并用竹竿將羊羹的形狀鞏固成方形。 這玩藝兒確實好吃,看起來也美,表面的光滑、致密且呈半透明受光的模樣,怎么看都稱得上是一件美術品,當做飯后甜點或者下午茶來吃。 當然還有中式的云片糕、棗花糕、椒鹽餅、廣東油角等等。 有時正餐做起閩式的潤菜餅,這是閩南當地的一種風味小吃,相似于春卷,是在薄的簡直透明的面皮里,包上豐厚的食材做成的,配上蘸料,涼吃即可。 餡料以應時應季的清新蔬菜和當地特產為主,以紅紅的胡蘿卜為主力,加入筍子、豆芽、香菇、白菜、蛋皮絲、豬腿肉、雞蛋炒韭黃、臘肉丁、切成細條的燒臘、香菜、水芹菜等等,包含各式小炒菜都能夠招呼進面皮里(北方小伙伴是不是越看越眼熟?),特別豐富好吃。 水果是少不了的,供應椰子、芒果、木瓜、香蕉、菠蘿、柚、橙、西瓜等,做到了官兵一起供應,尤其是椰子很受青睞,因為它本身的水多,又有營養,夏日在軍艦上開一個來吃,爽快就二個字! 士兵們的食譜豐富,經常更換,如果訓練不足,很容易變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