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明白,這也促使我們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對外擴張,愿我中華子民開枝散葉,行遍全世界,這是給我、你和我們大家的壓力!”顏常武以一代天嬌的擔(dān)待說道,斬釘截鐵地道:“沒壓力就沒動力,你不覺得我們有點懶散了嗎,從伶仃島一事就可見一斑。” “好!我們堅決支持!”陳衷紀(jì)慨然道。 當(dāng)這些有顏常武、顏楊氏、軍機處共同簽署的法案正式推出后,轟動一時,看到的人都驚呆了! 泉州府的王大少代其家族送上由明朝董其昌所寫的書法大作一份,代表了世人對顏常武此舉的看法。 董其昌,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今屬上海市)董家匯人。生于嘉靖三十四年一月十九日(1555年2月10日),他現(xiàn)在還活著。 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當(dāng)時他寫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為準(zhǔn)可奪魁,誰知發(fā)榜時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知府衷貞吉嫌他試卷上的字寫得差,文章雖好,只能屈居第二。 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從此他發(fā)憤學(xué)習(xí)書法。以唐人顏真卿《多寶塔帖》為楷模,后來又改學(xué)魏、晉,臨摹鐘繇、王羲之的法帖。經(jīng)過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書法有了很大的進(jìn)步。 山水畫也漸漸入門,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shè)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畫壇影響甚大。 董其昌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其作品有《巖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 泉州王氏重金求得董其昌親筆寫下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略) 《短歌行》最后一行是“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好一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顏大少收到王大少送來此大作,假意道:“過譽了,過譽了!” 其妻楊鶯兒聰慧,欣賞過巨巨大作后,冷笑道:“這首詩豈是常人可用,王大少這是將你諷刺為‘活曹操’啊!” 她來了句:“是兒欲使汝居爐火上耶!”(《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乃孫權(quán)勸曹操稱帝,曹操的話改動過被夫人說出來) 顏常武并不著惱,反倒沾沾自喜地道:“至少我有讓我被置爐火上的能耐啊,哈哈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