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們開戰在早晨,打到中午時分依舊不分勝負,雖然幕府軍裝備和訓練都勝薩摩藩一籌,但顯然薩摩藩軍士氣更高,畢竟背水一戰,不勝就要被趕下去喝海水,想想就要努力奮戰,一時間幕府軍拿薩摩藩軍無奈。 不過薩摩藩軍想打敗幕府軍也不容易,往時或許有機會,但現在幕府軍有“客人”在看著,不能打得太過丟臉,也就咬牙苦戰。 “他X的!這幫倭人真是沒用!”周全斌方才斗陣沒上,手癢癢地,向顏常武請求道:“督軍,讓職部上陣吧!” “不,不要著急!”顏常武看這場倭人斗倭人的大戲看得是望遠鏡都舍不得放下,哪舍得這么快來終場,這樣的大戲,看上三天三夜都是津津有味啊! 反正死的都是倭人,不看白不看! “大戲”繼續,上重頭戲了,顏常武差點要給他們拍掌喊上一嗓子了:“臺上的,看賞!” 人喊馬嘶,雙方騎兵出動! 他們的騎兵,先說馬匹,大多數日本本土馬都是矮種馬,之所以叫矮種馬,是因為其體型卻是非常矮小。究竟有多矮?一些成年矮種馬只能長到85cm高,還是把頭也算上的高度。只能到達一個身高1.6m 的人的膝蓋高度,差不多相當于哈士奇的大小!(后來高大的東洋馬是引進了外來馬種改良的結果) 倭國古代身材最為“高大”的本土馬,差不多是最好的馬,叫做“木曾馬”。武田信玄騎兵部隊叫做赤備隊,其御用戰馬,正是木曾馬。成年木曾馬大多只有110cm高,差不多達到現代普通成年人腰部的高度。 看上去可就是這種矮小的馬,卻成就了日本古代最強大的赤備隊騎兵,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存在是合理,映入顏大少眼里的倭人與倭馬的情景是非常的和諧,毫無違和之感。 因為騎矮馬的是矮人,倭人身高普遍只有1.4至1.5米,至少比中國人矮20cm,不就是矮人嘛,以古代日本人矮小的身材,反而更適合騎那種比較矮一點的馬。因此矮小的木曾馬組成的赤備隊騎兵,才能讓他的敵人皆喪膽。 兩邊矮人矮馬相斗,他們的的戰馬很多達不到“木曾馬”的高度,而且騎兵們又穿著畫得花花綠綠鮮艷的鎧甲,戴著鬼怪一樣的頭盔,插著五花八門的旗幟,騎狗上陣,說直白點的就是騎著哈士奇去沖鋒,還自我感覺良好,一頭頭的哈士奇騎士奮勇當先,你想想有多美! 這樣的情景實在太美了,太美了,恕筆者無法用言語來描述。 對于缺乏娛樂,苦悶到只好親自設計戰列艦來消遣的顏大少來說,看倭人騎兵戰斗,真是人生一大快事,若能當場浮一大白來賀之就好了! 他看直了眼睛,伸出大拇指點贊,大聲叫“打得好”,想說“俺沒來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