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節 處大過部-《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頁
至于正一品正二品的等級,乃是散官階級,即寄祿官(發工資的等級),顏常武正式設置文武官員分等,其中文官分為1等文官到29等文官,數字越小官越大。
還是復古,這回用上了唐代的散官制度進行參照,即唐朝散官從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開始直到從九品下的將仕郎,共有29等級,其中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即1等文官,將仕郎為29等文官……
再有文官官制(實職),初步設立為軍機處乃是處理軍政事務的中樞,軍機處設置有首席執行官、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首席人事官、首席參謀長;分別為陳衷紀、洪升、陳和彬、陳衷紀和甘輝。
軍機處的職責權勢一如明朝的內閣,協助督軍處理東南府的軍政事務,有票擬的權利,但無副署權。
在收到各部、各地的行政文書后,軍機處進行初步處理,其建議寫在一張紙上,貼在行政文書的上面,這叫做票擬。
之后督軍用紅字做批示,叫做批紅。
因此軍機處負責督軍下達的命令及參預官員上報文書的處理,還有督軍交議的大政,可進行重大案件的審理,官員的任免,財政支出,還有軍務參預之權。
由于東南府督軍長期在外,因此軍機處代辦軍政事務,等督軍回來,一一確認,所以軍機處權柄重大。
但是,督軍所下達的命令(不能說是旨意,因為沒造反),哪怕與軍機處相左(不同),亦可推行,亦即軍機處無副署權。
副署權,如唐宋朝,皇帝與宰相共治天下,皇帝旨意如無宰相副署,則無實效,朝臣可以不認這個旨意,此乃皇帝自我約束,遂行兼聽則明,但顏常武不會給自己找不自在,即臣下有不同意見,可以“保留意見”,但必須執行,
顏常武以東南府初創,豈可學明朝內閣、清流(明朝的各部給事中有封駁權)進行掣肘,且東南府創立是新鮮事務,遇到事務可以來“摸著石頭過河”,又或者是“交學費”,反正顏大少還年輕,耗得起。
下設人事部(吏部)、戰爭部(兵部)、財政部(戶部)、文教部(禮部)、政法部(公檢法)和建設部(工部)共六個部,主官稱為部長,還有一些獨立的部門,如第一要緊的參謀部,有出兵權;還有首席技術官,是荷人巴倫支出任。
由于官員嚴重匱乏,人事部是陳衷紀管著,戰爭部是顏常武自管,財政部是陳和彬、文教部則是徐柏森和張小石合作(兩人都是海澄人,顏大少的同鄉,秀才出身,做過簡體字事務),政法部(公檢法)則是張寅建設部還是陳衷紀兼管。
政法部的是張寅,乃閩省福州人,開臺元老,乃初代顏思齊的兄弟,是最早支持顏常武的人之一,最初名聲不顯,去跑船為生,后被陳衷紀推薦從政,其性格剛毅,可坐政法部。
再設立部員,多是海軍學院出身,或者軍人退役充役。
實職亦有官品,如人事部長對應的是吏部尚書(明制二品官),為表示謙恭,不是造反,人事部長為從二品,對應明朝的官制,同等的幾乎都降一級使用。
再有軍隊,職稱早就確定,即軍銜制,是最高執行的官制。
其為士兵4級,為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和列兵,新兵入營,只是列兵,之后按照訓練的表現和作戰表現,逐步升遷,往上的是士官三級,為上士、中士和下士,之上的就是軍官了,有尉官四級,為上尉、中尉、少尉和準尉,其中準尉又分為5級,校官為上校、中校和少校,再有尊貴的將官,是四星上將、三星中將和二星少將,最后是一星準將,最尊貴的是元帥,是最高軍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怀安县|
北宁市|
龙海市|
云梦县|
津市市|
巨野县|
屯门区|
上思县|
仙居县|
凤山市|
日照市|
新营市|
太湖县|
平塘县|
扶余县|
武夷山市|
桃园市|
赤壁市|
屏边|
吕梁市|
揭西县|
六枝特区|
禄劝|
基隆市|
木兰县|
安陆市|
会理县|
兰溪市|
上蔡县|
徐闻县|
内江市|
庆阳市|
东莞市|
六枝特区|
丰顺县|
胶南市|
澳门|
马尔康县|
元朗区|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