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新的戰(zhàn)列艦“南海一號”入役,站在它那厚實的甲板上,顏常武心花怒放! 在英國造艦大師菲尼亞斯·佩特的鼎力幫助下,東南艦隊來了一次大躍進,造出了三級風帆戰(zhàn)列艦,足足70門火炮! 這是一種“理想型”的戰(zhàn)列艦,它比起歐羅巴常見的蓋倫船,少了后面高高拱起的大艉樓和前面較高的艏樓;船身寬大,穩(wěn)性高,有利于搏擊風浪,且艦身流線型,速度快,順風時幾乎可以比擬五級巡航艦。 其外表樸實無華,沒有任何紅毛番戰(zhàn)艦的令人眼花繚亂的雕刻,除了艦首刻了媽祖的神像之外。 船長達到50米,龍骨長度為43米,艦體寬為15.5米,吃水深達到了6.5米,滿載排水量達到了驚人的2280噸(為了方便,用現(xiàn)代度量衡),主要采用閩北地區(qū)的杉木制作,戰(zhàn)艦上的龍骨為堅硬但又不失彈性的柚木拼接而成(杉木擔不起戰(zhàn)列艦的龍骨),這條龍骨采用的柚木是砍伐了緬甸某處的一顆至少百年生長期柚木樹。 來得不易,由英國人運來,經(jīng)過馬六甲海峽時有荷蘭人中“堅定的愛國者”放行,加上英國的重炮,英國人在賬單中列出了驚人的五萬銀元的賄賂費,而東南府照價支付! 國之重器,能夠運來,多少錢也得捏著鼻子給! 由于是自家建造,艦身經(jīng)過加固,裝載火炮70門,其中下層炮甲板有24磅炮26門,上層炮甲板有18磅炮26門,而露天甲板則裝了12磅炮6門,6磅炮12門,其火力在同級戰(zhàn)艦中首屈一指! 那個年代,24磅大炮已經(jīng)很猛,一般紅毛番類似他這種級別的戰(zhàn)列艦往往是上層炮甲板用12磅炮,而露天甲板裝備的是4磅炮。 顏常武極力追求高DPS輸出,總是吹噓自己的炮比別人的炮更粗、更大和更硬,一昧地迷信火力猛,是個火力狂。 然而,在接下來的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zhàn)中,荷蘭人好好地給他上了一課,用比他更細、更小和更軟的炮把他打得抱頭鼠竄! 下層炮甲板的炮門離水面比起紅毛番船要高上一些,如此在風浪稍大時還是能夠打開炮門作戰(zhàn)。 底艙有分隔艙,每個分隔艙兩邊都有榆木制的抽水泵(人力),以方便損管作業(y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