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獅子?自然是有,我現在所在的地方,可是非洲最大的草原?!? “不僅有非洲獅,還有很多大家不常見的動物?!? 隨著畫面一轉,無人機快遞的朝著一群河馬接近。 河馬是雜食性淡水物種。 體型巨大,體長2-5米,包括一條長約35厘米的尾巴。 它們全身皮膚裸露,呈紫褐色。 生活于非洲熱帶水草豐盛地區,常由10余只組成群體,有時也能結成上百只的大群,單獨的河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獸。 白天幾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時,便在夜間上岸覓食植物或農作物。 河馬皮膚很厚實,能分泌一種紫色油脂,來抵御非洲強烈的紫外線。 另外平常河馬是極其溫順的動物,但是如果群體中有小河馬存在,那它們就特別危險。 河馬會為了保護幼崽,而攻擊任何生物,比如非洲獅,尼羅鱷,鬣狗,等等一些肉食動物,當然也包括人類。 據報道,非洲偶爾會發生河馬襲擊人類的事件。 “主播,這河馬身上的鳥兒是什么情況?” “難道這是河馬的伴生鳥?” “你們看,這些鳥兒正在啄食河馬的皮膚!” 直播間的觀眾驚訝道。 “這種鳥,學名叫做牛椋鳥,伴生河馬生存,因為河馬皮膚褶皺多,而且會經常為了領地爭斗,打斗較多,傷口容易滋生蟲子,牛椋鳥既可以清理腐肉,又可以驅蟲,二者互利而已?!? “這好像就如同一些鯊魚身邊經常伴生的小魚一樣,它們和這牛椋鳥一樣,都擔負著清道夫的責任?!? 項天解釋道。 “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這些鳥是故意吃河馬的肉呢?!? “學到了?。。。 ? “意思就是和啄木鳥一樣唄,一個是負責吃樹上的蟲子,一種是吃身體上的?!? “貌似啄木鳥,并不是書上寫的那樣是樹醫生,其實啄木鳥,啄食樹木也會造成樹木死亡的。” “好了,大家動物也看的差不多了,咱們去見見我們這次科考隊的各位專家教授吧。” 項天回到營地,帳篷已經搭建完成,一堆營火也升了起來。 科考隊員們,這后果坐在一棵荊棘樹底下,閑聊著。 馬導和陳老,則是在和幾個隊員,介紹著周圍的一些非洲當地植物。 項天自然也是來了興趣,和自己導師溝通了一番后,馬忠國點頭同意了上鏡露臉一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