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呈上來!” 朱由檢拿過皇太極的悔過書,只看了兩行,直接就仍了出去。 “洋洋灑灑,竟然還不思悔改,死到臨頭,還以后金大汗自居。” “皇上息怒,別氣壞了身子!”孫承宗起身彎腰撿起來了皇太極的悔過書。 只見上面寫道,“后金汗謹奏大明皇帝:小國起兵,原非自不知足,貪圖大位,而起此念也。” “皆因邊關(guān)糧食欠收,無以果腹,饑民增多,遂購而不得。” “小國懷恨,不得上達,積怨日久,故舉兵深入,欲將惱恨備悉上聞,又恐以小國不解舊怨而生疑,故不敢詳陳也。” “小國下情,俱已上陳,此番深入,乃誤信讒言,內(nèi)心痛悔不已。” “大明皇帝寬宥,小國必唯命是從,自此打獵放鷹,耕作遼東,日日叩首京師,歲歲納貢,謹奏。” 這是悔過書嗎? 這簡直就是找揍書。 若非皇上仁慈,就“后金汗謹奏大明皇帝”這一句,足以殺他千百回。 孫承宗心里如是想到。 “督師請看。”看罷,孫承宗遞給了袁崇煥。 袁崇煥看完,當即起火,“皇上,容臣手刃了這韃子。” “膝蓋都沒了,還敢自稱大汗,死罪!” 朱由檢看了袁崇煥和孫承宗一眼,緩緩說道,“殺人很容易,但能解決問題呼?” “殺這兩萬余人,不過須臾之間,但遼東苦寒之地,囤糧盡毀,災(zāi)民以何度日?” “我大明關(guān)內(nèi)災(zāi)民恐無力施救,何以顧關(guān)外?此其一。” “遼東苦寒之地,尚需復(fù)蘇,必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再者被韃子經(jīng)營多年,形式相對復(fù)雜,何須耗費,此其二。” “放皇太極回去,必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等恢復(fù)十之五六,攢夠錢糧,我大軍只需取之,讓遼東淪為我朝糧倉,繼而賑災(zāi)民,發(fā)糧餉。此其三。” 此外,朱由檢還有一點沒說,那就是剿滅自陜而起的叛賊。 “吾皇圣明!大明萬年!” 孫承宗和袁崇煥連聲道。 的確,殺了皇太極,還需要大明派人去治理,就眼下而言,先是救災(zāi)…… 明廷自己尚且艱難,哪有余力再去搞這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