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九月十二日,天晴。 “幾時了?” 一間豪華的房間中,宿醉后的執(zhí)失思力扶著額頭坐起來,腦中針扎一般的頭痛,他用手敲了敲太陽穴,哈出一口濃濃的酒氣。 “酋長大人,已經(jīng)午時了,距離和大唐吏部侍郎楊師道約定好的談判還差一個時辰。” 門口,一個年紀不大,精悍得仿佛豹子一般的年輕突厥人回頭答道。 “又到午時了……” 執(zhí)失思力苦笑一聲,低頭一看,3個光溜溜的女子正以各種姿勢趴在床上,昏睡不醒。 “唐朝這什么二鍋頭后勁也太厲害了,比我們草原上的馬奶酒強了幾倍不止。” 執(zhí)失思力從床上站起,整個人踉蹌了一下,才堪堪站穩(wěn)。 談判連續(xù)進行了六天,今天已經(jīng)是最后一輪。 突厥使團進長安后,就與以楊師道為首的大唐談判團就議和之事,進行細節(jié)談判。陪在主使者楊師道身邊有六名年紀很輕,異常精明的青年。 這六名年輕人從五百萬兩白銀,一千萬貫銅錢的運輸方式,交接時間和地點開始談,一直談判到突厥人是否接受以貨易貨。何種貨可以替代白銀和銅錢,何種不可以,可以替代的話,具體的貨物價值幾何,能在賠償款中最高占比多少……一系列問題拋出來,讓原本準備大筆一揮的執(zhí)失思力當場就傻眼了。 而這些問題如此之細,恰恰證明了大唐的誠意,并且以物易物是突厥最想要的,說實話,他們帶那些白銀和銅錢回去有什么用?如果換成糧食,茶,鐵,鹽等物資,那豈不是比白銀和銅錢好得多。 當時頡利獅子大開口是抱著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想法,以為大唐不會答應,想不到對方竟然就這么答應下來了,還要和自己商討細節(jié)。 執(zhí)失思力立即要求把這些細節(jié)問題呈報給可汗,唐使楊師道欣然同意,雙方約定第二日再議,突厥使者團中兩人連夜騎馬趕回突厥中軍大帳? 交上大唐的談判細節(jié)。 頡利緊急召集趙德言? 楊善經(jīng),康蘇密? 以及突厥各個大將商議大唐方面的戰(zhàn)爭賠償問題? 最后列出一份具體的名單,又馬不停蹄送進長安。 要知道長安距離突厥中軍大帳? 相隔了80多里路,而且中間隔著渭水? 這一來一去? 加上突厥高層的商議,足足花了半天多的時間不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