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再過一兩年,還需要學會剪枝。剪枝有利于花枝的形成,多長出花蕾。不修剪的話,它就拼命長枝條、葉子,開花少。” “來我們村教我們種金銀花的人也是這么說的。”旁邊的婦女插話進來說道。 張凡點頭:“尤其是你們這種金銀花,更加需要修剪,而且方法還挺關鍵的。到那時候,那人應該還會來教你們的,不用擔心。” 那些騰云村的村民見張凡說得頭頭是道,不少細節都拿出來,讓他們佩服不已,人家是有真本事的。讀過書的,耕田種地都要厲害點。 張凡要是知道他們這種想法,肯定要笑出來。 讀高中的時候,他有個同桌就跟他說了個笑話。說他們村有個大學生,農業大學出身的,回到老家,吹牛說種植要科學,才能提高產量。 于是,那哥們先神經兮兮地將自己家農田的土壤拿回去簡單化驗,先了解土壤缺什么養分。 然后施肥、灑農藥都要用量杯之類精準算過,誰知道種出來的農作物收成很尷尬,鬧出了大笑話,幾乎成為村里的笑柄,讓不少人私底下說既然要種地,還讀什么書?跑到學校去學什么?還不如在家里好好看別人是怎么種的? 張凡只能說,那倒霉孩子輸得不怨。 拿農民年年種植的作物跟人家比,就是在作死。 比如種稻,農民家每年都要種植兩次,經驗豐富得無與倫比,你怎么跟人家比?別人不用什么量杯之類,憑多年的經驗就能打敗你。 假如,他換一種農民不大熟悉的作物比試,肯定是另一個結果。 人多力量大!在大家的幫助下,楊玉清的那些土地很快就種上金銀花。張凡再一次叮囑澆水的事項。 而另外一邊,縣長他們只參觀了兩個鐘頭左右,了解金銀花種植、銷售、市場、前景等方面的情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