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周凱迪和吳東明同時哈哈大笑,從這篇雜文中,不僅能看到高原犀利的觀點,還有他幽默的一面,將英文固有的弊端,狠狠惡搞了一番。 這篇雜文寫的極為巧妙,在抵抗學術霸權(quán)之外,又為論文母語化這件事,提供了語言學方面的依據(jù)。 由于高原語言生動,普通人也能輕易讀懂,所以這篇雜文很快就出圈了,被轉(zhuǎn)載到各大論壇,引發(fā)全國上下的普遍共鳴。 “說的太對了!英語語法之麻煩,簡直脫褲子放屁!” “一種未來勢必崩潰的語言,不值得耗費太多精力,強烈建議把英文設成選修課!” “說到底,還是咱們漢語博大精深啊、,語言設計精巧,文字更獨具風骨之美?!? “這文章是高原寫的?他不是搞材料研究嗎?怎么還研究語言?” “樓上這就不懂了吧,天才豈能以常理論之。” “可不是嘛,要是照你這么說,高原還是學計算機出身呢,他怎么還研究材料學?” 一時間,各路人馬討論的熱火朝天,而高原因為這件事,知名度再次提高了不少。 當然了,世界上的事情充滿多面性,有人贊賞,就有人怒罵。 很多學生黨苦英文久矣,高原這篇雜文出爐后,便被他們當成對抗老師和家長的武器,在很多家長和老師的心目中,高原個人形象大跌,成了攛掇學生們不好好學習的壞分子。 總而言之,這篇小小的雜文,竟比高原鴻篇巨著的論文影響力還要大,破天荒上了微博熱搜,只可惜名次比較低,排在吊車尾的位置。 記得高原剛出道的時候,還經(jīng)常看看微博熱搜,看自己的事情,有沒有引起大眾討論。 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不看了,反正微博上最大的事情,永遠都是明星緋聞,材料學這個東西在大眾眼里,恐怕還沒有明星養(yǎng)的狗狗重要。 …… 高墻之內(nèi),吳東明感慨道:“真是個有趣的年輕人啊,高原天賦卓越,同時又有著超越常人的思想深度,軍方一定是極為看好他,否則也不會全力出手,為他搖旗助威?!? 周凱迪點了點頭道:“敢于向西方學術霸權(quán)宣戰(zhàn),必須佩服高原的勇氣,只可惜,他根基尚淺,憑著自己的論文,再加上許輕舟等人補充,終究還是勢單力孤,沒辦法在學術圈掀起太大波瀾?!? “對了,您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件奇怪的事情?” “奇怪的事情?” “從今天中午,昆侖問道上線后不久開始,站外論文列表便一直在刷新,平均每隔半個小時左右,就會有一篇新的論文上線,而這些論文署名都是數(shù)字?!? “有這種事?”吳東明猛地一怔道:“我一直在看高原的那篇論文,沒注意投稿區(qū)的動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