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顧小漁說,西方瘋搶材料系優秀學生,是沖著昆侖科技去得,這種說法顯然有些夸張,但其中肯定也少不了昆侖科技的因素。 隨著昆侖公司在高分子材料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功,西方看在眼里,恨得牙根兒癢癢。 什么叫基礎科研的威力? 這就是! 看起來昆侖公司似乎只是個化纖企業,然而隨著x纖維不斷發展演化,釋放出越來越強大的能量! 最近他們甚至沖到了輪胎領域,開始給軍方造防彈衣,給航天集團提供宇航服了! 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情,背后都存在因果關系,實事求是的說,這些年華夏人才流失嚴重,內部原因難辭其咎。 2018年10月29日,科技日報發文,【fast驗收在即,“華夏天眼”10萬年薪難覓駐地科研人才。】 這篇文章一出,直接就把大家給氣笑了,fast就是貴州深山里那臺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他們招聘駐場科學家,遠赴深山老林工作,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24小時三班倒,研究天體物理學,研究宇宙起源,研究黑洞頻率。 這么重要的研究,這么孤獨的工作,結果每年只給十萬塊錢? 沒人愿意去很正常好不好! 做人要講良心,一個月八千塊錢,對得起科學家這仨字兒嗎?這點錢,夠小明星們買個包嗎? “實在不行就試著提高待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高原父親想了想說道。 高原輕輕搖頭道:“這并不僅僅是錢的原因,我們現在缺是頂級科研天才,科研牛人。” “正所謂國士無雙,想當年要不是錢學森,鄧稼先這批大牛科學家不顧一切回國,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硬生生搞出了兩彈一星,力挽狂瀾,你能想象咱們今天的狀況?” “無論許輕舟,李長興,還是宋躍文,他們都是很好的科研工作者,許輕舟做有機化學,李長興做硫化化學,宋躍文做材料化學,都沒有問題,但以他們的資質和經驗,還不足以承擔學科帶頭人的重任。” “公司發展到現在,除了高分子材料之外,又多了碳性材料和電氣兩條科研線,起碼需要兩大頂梁柱級別的牛人,才能鎮住場面,而這樣的牛人,多數都被西方早早挖走了。” “當然,你也能說是西方強大的科研學術體系,培養了這些牛人,但無論如何,落在現實中,就是我們如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高原說著公司目前遇到的麻煩,倒不是說缺了頂級天才,公司就不能運轉,而是這樣一來高原會很累,公司研發速度也會變慢,效率不高。 畢竟是出來喝茶的,這話題再聊下去就比較扎心了,高原及時打住,沒有接著往下深入,轉而聊起了父母在西域的見聞。 顧小漁在高家住了三天,受母親之命,高原每天都拿出幾個小時,帶她到附近走走看看,相處到也愉快。 三天后,顧小漁準備回學校,高原父母給她帶了許多禮物,然后讓高原送她去車站,兩個人互留微信,說好下次若是高原去杭州,便提前聯系她。 此后的生活依然如故,只是經韓暢提醒后,高原開始認真考慮人才的問題。 高原雖然有系統,也接收了系統帶來的知識,可終究他并沒有三頭六臂,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高端人才的缺口只會越來越嚴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