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帝國盛世(全書完)-《明末之興漢》
第(2/3)頁
除了正常來南洋做生意的歐洲人,歐洲人在南洋沒有一塊賴以發展的殖民地。
在這一戰中,大華俘虜了大量的西班牙人和荷蘭人。
正是憑借著這些俘虜,大華打通了前往美洲和非洲的航線,航海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壯大。
由此帶來的影響就是大華將觸角伸到了美洲。
大華的海軍按照魯若麟的指示將落腳點選在了北美太平洋沿岸,那里基本上沒有歐洲人涉足。因為地理原因,歐洲人在北美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沿岸。在原本的歷史中,太平洋沿岸還是美國人進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才開始發展起來的。
現在的北美太平洋沿岸是印第安土著人的天下,在美洲其他地方被殖民者逼得無法生存下去的印第安人紛紛跑到這里茍延殘喘。
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這些印第安土著依然逃不過被屠殺的命運,但是大華人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與殘忍的西方殖民者相比,大華人無疑要仁慈得多。
大華人通過溝通交流,并且以物資交換的方式,很快就得到印第安土著的信任。加上大華人與印第安土著都是黃色人種,天然就比西方白人多了那么一絲親近感。
大華的殖民與西方人完全不同,更加注重同化的作用,而且也非常的有耐心。只有真正頑冥不化的人才會深切感受大華的霹靂手段。
往來一趟大華和北方實在不容易,雖然有夏威夷群島作為中轉站,但是依然危險重重,所以借助當地的人力資源原本就是大華制定好的目標。
而印第安土著人其實也并沒有吃虧。大華的到來不僅帶來了豐富的物資,還有先進的文明。更重要的是,大華愿意為他們提供保護,免受西方白人的屠殺,前提是接收大華的統治。
在大華的統治下,印第安人逐漸體會到了高級文明的好處。只要肯努力工作,吃飽飯就不是問題,而且還有機會獲得精美的布匹和優良的鐵器。唯一讓他們頭痛的就是漢語和漢字實在太難學了,為了生存又不得不一點點的學習。
這種溫和式的殖民方式前期還體現不出優勢,但是越往后走,大華在北美的地盤越來越穩固,也越來越大,正在逐漸向西方人的傳統地盤擴張。
最終,大華的目標是把西方人從美洲大陸徹底清除,獨占這塊肥美的地盤。
在魯若麟的幾個兒子中,長子魯恒輝中人之資,不是特別拔尖,但是作為一個守成之君是完全合格的。何況在魯若麟的計劃里,大華本土皇帝的作為將逐漸淡化出日常管理,更多的是作為一個仲裁者及定海神針,本身并不需要太過出色的才能。
所以魯若麟已經將魯恒輝立為太子,將來繼承整個帝國。
至于其他幾個兒子,魯若麟也不準備將他們留在大華做富貴王爺,而是準備將他們分封出去。
能力強的兒子,那就送到北美去,那里有足夠的地盤讓他們發揮才能。能力偏弱的兒子,就在東南亞劃分一塊地盤讓其立國,方便就近照應。
而且魯若麟也兌現了當初對有功之臣的承諾,在東南亞及澳大利亞劃分出了大大小小幾十個封國,用來安置那些有功之臣。
雖然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現在的自然條件非常惡劣,但是實封的誘惑讓那些有功之臣依然激動不已。畢竟華夏幾千年都沒有實封異性臣子了,甚至大多數朝代連皇家宗室都不能獲得實封,上次華夏大規模封疆裂土還要追溯到周朝了。
以目前的交通及通訊條件,大華想要對如此大的地盤實行有效統治無疑是極端困難的,更加不用說對殖民地進行有效開發了。只有通過分封的方式激發當地統治者的積極性,才能實現對如此廣袤土地的有效治理,并將其固化為大華的領土。
當然,大華對這些分封在外的諸侯國并不是全然不管,對其治理成果也是有嚴格要求的,一旦諸侯國的治理水平太過低下,中央朝廷是有權將其收回的。
有這個條件約束,這些諸侯國在治理國家的時候就不得不用心,想要作威作福、魚肉子民是肯定不行的。甚至領地長期得不到發展,發展度低于朝廷的要求,都會面臨被朝廷托管或者收回的可能。
畢竟這些諸侯國每年稅收的一部分都是要上繳朝廷的,上繳的稅金低于預期,朝中大佬和皇帝肯定是會不滿的。
這些諸侯國想要將自己的領地發展起來,憑借自身實力肯定是不夠的,沒有大華本土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他們最多只能算一個部落首領就不錯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