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像宜興縣這樣的情況各地都在發生,無非是力度大小的問題。 對于安國軍早就滲透和統治的區域,原本的朝廷官吏在經過篩選之后全都被集中起來進行強化培訓,目的就是革除他們身上的那些陳規陋習,并接受安國軍的為官理念以及處理政事的風格和辦法。 對于新占領區域則要困難一些,無法像老區域一樣將朝廷的官員全部換下來,畢竟安國軍人手嚴重不足。這樣的情況下,只能處理一些罪行明顯的,將其他官吏暫時留用,邊開展工作邊進行篩選。 當然,并不是所有官員都愿意繼續在安國軍手下做事的,一些年紀太大了的,或者死心塌地效忠朱家王朝的官員,紛紛褪去官衣,成為了普通百姓。 對于這種情況,安國軍也早有心理準備,畢竟魯若麟不是黃金,可以讓人人喜歡,只要這些人日后不反對安國軍的統治,安國軍也不準備為難他們。 安國軍統治的地盤隨著時間推移在迅速擴大,南方地區基本是傳檄而定,那里原本就由朝廷統治,如今還是繼續效忠朝廷,不過這個朝廷究竟是誰的朝廷大家都心知肚明罷了。 北方的局面稍微復雜一些,沈世魁和祖大壽的聯軍在拿下京師之后,一路向西,趁勢收復山西。 山東的孫什聯合沈志祥、史可法,向群龍無首的河南地界進軍。 湖廣的孫富貴也沒有閑著,兵分兩路,一路沿襄陽北上陜西,一路沿荊州西進夷陵、巴蜀,剿滅還在四川為禍一方的張獻忠。 幾處戰場最困難的在巴蜀一線,不是因為敵人有多強大,而是道路實在難走,行軍的困難比在平原地區高了好幾倍,更不用說打仗了。想要平定四川,消滅張獻忠,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入閣不久的盧象升又外調了,不過這次不是降職,而是以閣老身份統領平川大軍,為一方之統帥。 對于這個任命盧象升沒有拒絕,此時的他呆在南京左右為難,還不如出去統領大軍走上戰場,為平定天下貢獻自己的力量。 盧象升并不是傳統的文官,相反他更喜歡征戰沙場。文能安邦、武能定國,這才是盧象升的理想。 現在魯若麟替換朱家皇朝的跡象已經明朗,盧象升待在南京簡直是一種煎熬,如果能夠外出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對盧象升也是一種解脫。 盧象升在四川待過一段時間,也知道張獻忠對四川的威脅,如果沒有外部力量支援,僅憑四川本土的那些軍隊根本就抵擋不住窮兇惡極的張獻忠。所以對于魯若麟想要他去四川領兵剿滅張獻忠,盧象升心底里是愿意的。 能夠把大軍交給盧象升,也從側面證明了魯若麟對盧象升的信任,或者說是對他人品的信任。 目前朝中在能力上能夠符合一路主帥,又能夠讓魯若麟信任的人并不多,盧象升就是其中之一。 魯若麟相信即使盧象升對自己不滿,也不會拿軍國大事開玩笑。 朝中其他大臣對于盧象升能夠出任一路主帥是非常羨慕的,特別是其中絕大多數的軍隊還是安國軍的自家兵馬,這份信任與重用實在是讓人眼饞。 盧象升雖然同意出任主帥,但是他心里有事,不想走的留下遺憾,特意找到魯若麟敞開心扉的談一談。 “陛下你準備怎么處置?”盧象升開門見山的問道。 “你擔心什么?”魯若麟明知故問。 “亡國之君基本沒有好下場,我身為大明臣子,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陛下蒙難,也不希望你背上千古罵名。”盧象升的話題有些沉重。 “放心,陛下絕對不會有事,再怎么說他還是我大舅哥呢。”魯若麟笑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