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537.科舉改革(求訂閱,求月票、推薦票,求收藏)-《明末之興漢》


    第(2/3)頁

    “文官一家獨大,國家安定只是暫時的。雖然沒有兵亂的危害那么直接明顯,但是日久天長之下卻在不斷腐蝕國家的根基,危害一點也不比兵亂小。”

    “以文御武固然免去了諸多兵亂,但是沒有精兵強將鎮守四方、征伐四夷,國雖大,不過是別人眼中的肥肉罷了。所以國家的最好狀態應該是文武并立,文治武功一個都不能缺失。這一點安國軍就做的很好,所以才能征伐天下,戰無不勝。”

    “而且我們太過輕視雜學的作用了,一味用圣人之學治國,忽視了其他學說,使得我們千百年來固步自封,除了改朝換代,國家基本沒有什么發展。一千年前華夏大地是什么樣,一千年后的華夏還是什么樣,除了換了一個皇族,基本沒有什么變化。”

    “看看安國軍,諸學并舉,講究實用之學,拒絕空談。不但領地里的百姓生活富裕,更是達到了我們儒家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無饑饉之憂、無奪命之患。家家戶戶都有鋼制的農具和生活用具,衣裳可四時更新。這樣的生活只靠讀圣賢書就能創造嗎?肯定不能。只要你們去看過安國軍綿延數十里的鋼鐵廠和紡織廠,就會明白,你們眼中的奇淫技巧可以創造多大的財富,改變多少人的生活。”

    “有這樣活生生的例子在前,科舉還要固步自封在四書五經、圣人之學上嗎?”

    “我們需要懂算數、機關、器械、水利、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人才,而且是急缺。不從這些方面選拔人才,難道還要繼續選多得已經不能再多的詩書文人?”

    “安國公的理想是創造一個遠超以往的新時代,不光要恢復華夏故土,甚至西域、東瀛、南洋都要納入華夏范圍。朝鮮和蘇祿不過是我華夏走出去的第一步,還有更加廣闊的土地等著我們去征服。你們確定要實現這樣偉大的目標,科舉選出來的羸弱書生們能夠勝任嗎?”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如果不想被這個時代所拋棄,我們都必須與時俱進。安國公目光長遠、志向宏偉,如果不能跟上他的腳步,那么下場只能是被淘汰。時不待我,安國公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與你們爭辯的。送你們一句安國公的忠告,不換思想就換人,這個世界不是少了誰就是末日的。”

    陳新甲一通長篇大論,讓錢謙益等人有些反應不過來了。

    但是陳新甲話里的意思已經清楚無誤的表達出來了,科舉改革勢在必行。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任何阻礙改革的人都會被魯若麟無情的淘汰掉。

    “天下讀書人無數,這是要斷他們的前程啊。”張慎言痛心疾首的說道。

    “張閣老此言差矣。科舉再怎么改革,能夠參加科舉的也只能是讀書人,那些不識字的人安國公也不會讓他們參加科舉。安國公所改革者,無非是四書五經不再是唯一的科舉學問,在其他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同樣可以被錄取做官。”陳新甲解釋道。

    “朝廷官位原本就有限,現在還要讓給那些旁門之學,十年寒窗一朝盡廢啊。”高宏圖搖頭嘆息道。

    “高閣老放心,安國公早有妥善安排。”陳新甲笑著說道。

    “如何安排?”高宏圖好奇的問道。

    “化吏為官。”陳新甲吐出了四個字。

    “化吏為官?”眾人疑惑道。

    “想必各位都知道,安國軍中官員并未分為吏和官,只要有才干、有功勞,哪怕是一個最低級的官員也可以做到最高的官位,沒有身份等級上的限制。安國公準備在朝廷也推行此法,打破吏和官的界限,可以自由升遷。那么這天下的讀書人就不必非要考上舉人和進士才能做官,完全可以從縣鄉做起,能力強的話同樣可以做到國之宰輔。”

    “這樣的話,讀書人中的秀才甚至童生等完全可以出來為國效力,從實踐中一點點的積累施政經驗,未來的成就未必就比那些進士們差了。”

    陳新甲耐心解釋道。

    “即使化吏為官,天下官位畢竟有限,如何能安置數量龐大的讀書人?”錢謙益依然不太滿意。

    “那就增加官位。”陳新甲明顯準備充分,一點也沒有被難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