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93.大敗譚泰-《明末之興漢》


    第(2/3)頁

    這次攜大勝明軍之威,令大明心驚膽戰之機,解除了大明威脅的清軍決定出兵朝鮮。當然大軍出征不是一蹶而就的,很多準備工作需要做,但是清軍征討朝鮮的步伐已經開始起步。皇太極準備一舉征服朝鮮,永絕后患,并使朝鮮成為滿清的后勤供應基地。

    大明京師周邊雖然沒有了清軍的肆掠,但是滿目瘡痍、流民遍地,朝廷根本無力救濟,大批流民向京城、州府等大城市聚集,在那里還有活命的希望。魯若麟趁機收攏了不少的流民,并從白翎島運來了很多糧食囤積在天津和香河,施粥吸引流民。

    隨著天津和香河有吃的這個消息傳開,越來越多的流民向這兩個地方聚集。對于東江軍大肆招收流民的舉動,朝中有一些人是頗有微詞的,但是耐不過東江軍是忠君愛國的表率,無法用收買民心、意圖謀反的罪名進行攻擊,加上流民確實是很大的隱患,只能對東江軍的行為保持了緘默。

    很快入京東江軍的真實身份也被朝廷的有心人知道了,對此大家難得保持了默契,沒有拆穿,畢竟朝廷還是要臉的。

    但是對濟州島魯若麟這個朝鮮勢力大家都有了印象,也知道了魯若麟一直在向濟州島移民漢民,對此朝廷上下心態是非常復雜的。

    任何一個政權對于治下的百姓流失都是非常警惕的,畢竟沒有百姓朝廷靠誰養活。但是大明目前的問題是流民太多了,是聚眾造反的主要來源。整個大明北方如今是流民遍地,特別是陜西、河南賊寇之所以屢剿不絕,根本原因就是流民日益增多。

    按說魯若麟現在身披朝鮮官衣,效忠的應該是朝鮮李氏,但是身為漢人的魯若麟不計個人得失,寧可冒名也要進京勤王,這就非常可貴了,至少證明魯若麟是心向大明的,是可以爭取的力量。

    而且魯若麟一再強化漢民在濟州島的主導地位,這對增強濟州島對大明的向心力無疑是有利的。而且朝廷對于流民確實有心無力,被魯若麟帶走一部分可以減少朝廷的一些壓力,所以魯若麟的移民舉動才沒有受到阻擾。

    不過凡事都有個限度,太過了就不好了。現在魯若麟已經不再主動到處拉人頭了,坐等流民來香河或者天津,再運往白翎島,并且香河大營馬上也要拆除,只留天津一個流民招募點了。

    不過總的來說魯若麟這趟出兵京師收獲還是蠻多的,共計招募了近七萬的難民,至于繳獲的物資錢糧,還不夠這次的出兵費用,只能算小補一點了。

    另外一個重大收獲就是在天津建立了立足點,濟州島的商品將更方便在這里流通出售,一些北方的原材料也可以就近采購,將濟州島影響力輻射到了大明京師及北方一帶,對以后濟州島布局北方開了一個好頭。

    現在魯若麟正在皮島與沈世奎會面,并為皮島帶來了大量的糧食、服被等生活物資,這些都是皮島急缺的。

    因為這次合作雙方都非常滿意,所以雙方的碰面非常和諧。沈世奎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滿臉都是笑容,對魯若麟熱情的很。

    皮島真的是非常困難,作為抗擊清軍的一線基地,不大的島上要養活幾萬人,而且很多都是軍人,沒有外界的支援真的很難生存下去。

    魯若麟這次就盯上了皮島的這些人力資源。

    說實話這個時代大家對人力的運用還停留在拼命壓榨的原始階段,效率非常低。皮島上人口眾多,而且不時有遼東的難民跨海而來,逃避滿清的奴役,造成島上的生存壓力超級大,經常有人餓死。

    作為一個以軍事目的存在的島嶼,民生資源非常稀少,在軍人都無法保證的前提下,根本顧及不到這些平民和隨軍家屬。沈世奎又不是一個善于經營的人,除了低價轉賣一些遼東特產,幾乎沒有其他的額外收入,所以島上經常為了物資火拼,內耗嚴重。

    這次魯若麟就是希望將皮島上的非戰斗人員轉移到白翎島去,減少皮島生存壓力的同時,為這些平民找一條出路。這些人多為青壯,還有很多的工匠,都是優質的資源,早就令魯若麟垂涎三尺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