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68.盯上濟州島-《明末之興漢》


    第(1/3)頁

    大量人手的到來促使魯若麟加快了上馬羊毛紡織項目的步伐。

    如今的羊毛不值錢和利用率不高是因為加工工藝沒有到位,羊毛上面的油脂沒有脫掉,造成氣味難聞、手感粗糙。牧民們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把羊毛制品穿在身上的,更多的是用來做氈布或者地毯、繩子之類的。

    后世的羊毛紡織非常發達,制造出來的產品也非常豐富,無論是做成高檔布料還是毛線,即保暖又舒適。不過那個時候的脫脂技術比較成熟,脫脂后的羊毛品質也非常高,要想在現在就把羊毛加工成后世的品質肯定是不可能的,不過簡單的脫脂并達到使用要求還是可以做到的。

    因為肥皂的制造,白翎島上有大量的堿液,通過堿洗后去除掉羊毛上的油脂,不但異味沒有了,也更利于加工。

    在把所有買回來的羊毛進行加工處理后,由技術好的女工紡成線,無論是做成羊毛布還是直接編制成羊毛衫都行。打毛衣這種技術后世有很多人都會,只是隨著機器編織的盛行,手工織毛衣已經漸漸被人遺忘了,魯若麟肯定是不會這個的,不過他可以把大概的原理告訴那些心靈手巧的女工,由她們來摸索和試驗。

    很快就有技術高超的女工完成了第一件羊毛衫的編織,雖然還不是很好,但是基本已經可以使用,只要繼續完善就可以了。

    羊毛衫貼身保暖,柔軟舒適,只要是試穿過的人沒有不喜歡的。羊毛衫和羊毛布的制作成功標志著白翎島在紡織行業上的又一次突破,而且是獨一份的。為此魯若麟向寧遠的吳襄下了大量的羊毛訂單,想來開春后草原上會掀起一股剪羊毛的風潮。

    而隨船交易給吳襄的還有大量的特制剪刀,專門為了剪羊毛方便制作的。草原上牧民的鐵器是非常缺乏的,這些剪刀肯定會大受牧民們歡迎,無論是魯若麟還是吳襄都可以讓牧民們用大量的羊毛來換取剪刀,大賺一筆。至于如何通過朝廷對草原的鐵器管制,想來這個問題難不倒吳襄,只要有錢賺,別說剪刀了,砍人的刀都有人往外賣的。

    逃難到島上的木匠王華強曾經就在江南專做紡織器械的生意,現在更是被魯若麟委任為紡織廠的技術總監,主要就是帶著他的幾個徒弟制作、維修、改進紡織機器。

    對于后世引發英國工業革命的珍妮紡織機和飛梭織布機,魯若麟就只知道一點皮毛,比如珍妮紡織機是把橫著的紗錠豎起來,通過增加紗錠來提高效率。飛梭織布機就更是完全不懂了,只能提供飛梭這個概念。

    但是王華強在紡織機器上沉浸了十幾年,接觸過的各種紡機、織機不計其數,是這方面的專家。只是通過魯若麟的大概介紹和理念,居然就造出了新式的紡機和織機。魯若麟不知道這是不是后世的珍妮紡織機和飛梭織布機,但是紡紗和織布的效率提高了好幾倍是真實的效果,而且根據王華強所說機器還有改進的余地。

    大喜過望的魯若麟沒想到王華強真的做出了這些機器,看來大明的技術人才一樣很牛啊。王華強和他的徒弟們因此得到了一千兩銀子的巨額獎勵,王華強本人的薪水被提高到了10兩一個月,徒弟們也加到了5兩一個月,直接轟動了整個白翎島。魯若麟更是借此機會在全島通告了技術發明獎勵辦法,對于技術發明的成果大小予以不同的獎勵。

    獎勵辦法的實施徹底點燃了島上技術工匠上報技術、改進技術、研發技術的熱情。很多工匠手里都有自己的獨門技術,但是這些技術一般都是保密的非常嚴格,除了自己的兒子或者信任的徒弟,是絕對不會外傳的。當然這些技術是不是真的很厲害也要看具體情況,但是確實不乏一些非常有用的技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