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婦聯需要你們-《明末之興漢》
第(1/3)頁
華夏具體從什么時候開始使用毛筆書寫文字已經無法考證,據說秦國大將蒙恬改造了原有的硬筆,做出了軟筆,使得書寫更加清晰便利,從而流傳至今。
毛筆的使用、漢字的獨特象形結構,使得書法成為一門藝術,并誕生了眾多書法流派和書法名家。將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品在世界范圍內只有漢字或者漢字的變種日文,其他文明的文字多為字母文字,實在無法像漢字這樣復雜多變,風格迥異。因此他們的藝術品多為繪畫和雕刻之類的作品。
歐洲文明對書寫的要求不追求藝術性,更講究實用性,加上在造紙術傳入歐洲之前,歐洲人都是用桑皮紙或者羊皮紙作為書寫載體。這類紙張的特點就是堅硬結實,適合用硬筆書寫,所以歐洲人一直在使用鵝毛筆。
在鋼筆發明之前,鵝毛筆是歐洲的主要書寫工具,它簡單實用,制作材料也容易獲得,書寫起來比毛筆更快更便利。毛筆雖然可以寫出非常具備美感的字體,但是除非書法技術非常高超,一般字體都比較大,寫字技巧也比較難掌握,長時間寫字也比較耗費體力。
白翎島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可以說是沒有,如何快速掌握書寫技巧,更加省時省力的書寫才是魯若麟需要達成的目標,因此魯若麟決定推廣后世的書寫方式。
后世的書寫方式是基于鋼筆發展起來的,按照現在的技術條件魯若麟是制造不出鋼筆的,所以他找了兩個替代品,鵝毛筆和鉛筆。
鉛筆制作容易,書寫也非常方便,但是對于文字的長時間保存就不太友好了,而且容易被涂改。所以鉛筆的主要用途就被確定為學習寫字和臨時記錄文字,但是重要的文字記錄就要用到鵝毛筆了。
鉛筆的制作主要是用石墨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水混合黏土,制作成條狀,然后加熱固化,再用兩條細木條中間挖出一條剛好適合鉛筆芯的凹槽。將鉛筆芯放入槽內,再把兩條木條對緊、粘合,就可以得到原始的鉛筆了。
對于石墨和黏土的比例,魯若麟也不是太清楚,但是他吩咐工匠按不同比例進行調配,很快就得到了可以滿足使用,字跡清晰,硬度適中的鉛筆芯。后面的工作就比較簡單了,粘合劑島上有大量魚鰾產出,足以滿足需求。很快第一批試產的鉛筆就新鮮出爐了。
鵝毛筆也是在魯若麟告知大概的制作過程,并先制作了一支可以正常使用的鵝毛筆后,工匠們也開始按照魯若麟的方法不斷試驗,很快也造出了一批。
其實鉛筆和鵝毛筆的制作并不復雜,只是沒有需求,大家也不會往上面去想,所以一直沒有在華夏出現。現在魯若麟點破了這層窗戶紙,心靈手巧的工匠們立馬就做出了成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