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兵犯淮-《袁太子》
第(3/3)頁
由于道路的狹隘,每次攻城都只能并排數位兵士,然后又是關城上的士卒又是居高臨下的采取守勢。
此等險峻的雄關,又豈是強攻所能攻破的?
自從張揚軍敗退至上黨后,張揚便集結主力于壺關堅守,而再也未在主動出擊過。
一昧的防守,也令張濟麾下士卒野戰戰力強悍的優勢蕩然無存。
反而要以自身的短處去進行攻堅戰。
也正是由于戰局僵于此,也不由令局勢越發緊張起來。
現在的張濟軍,可謂是沒有絲毫的穩固后方。
若一直被拖在壺關之下,那時日一久,張濟軍本就沒有穩固的后方與糧道的弊端將會無限放大。
話音落罷。
軍帳間不由沉默了良久,諸將也并未有誰能夠提出破局方案。
主要是壺關是扼守著進軍上黨郡城長子的要沖所在。
壺關不破,是沒有辦法繞過去的。
此等情況下,敵軍又堅守不出,那除了強攻還有何法子呢?
所以說,這是很無解的!
沉思許久,張濟不由流露出期許之色,召斥候予以問詢著:“汝等近日來所刺探的軍報可有何進展?”
“段煨所部,以及黑山軍方面的戰事進展如何了?”
目前己方這面碰到了難以攻克的雄關。
張濟思緒良久,卻也只得將目光放在了其他兩路聯軍身間。
出兵以前,三家結盟之時,便曾有過約定。
由段煨遣軍進軍河內郡已西,河東已東等地,然后再沿汾水經過臨汾北進,進軍并州已西的西河郡。
而黑山軍則利用地利優勢,予以襲擾張揚軍所部的糧道,切斷其補給線。
至于張濟則沿河內中部北上,攻克壺關,據有上黨,直取晉陽的方略。
但一席話落,斥候卻給出了不盡人意的回復。
“啟稟將軍,據近兩日的刺探情況顯示,段煨軍自進軍至臨汾一帶過后,其行軍速度似乎就已經停滯不前了。”
“此是為何?”
“聽聞是與屯兵當地的匈奴人起了沖突,匈奴兵阻斷汾水,阻止段煨軍通過。”
隨著斥候的一席話音徐徐而落,張濟面上神情也不由徐徐間的陰沉了下來。
此當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也!
若論并州最復雜的敵情是什么?
恐怕除了盤踞黑山強大的黑山軍勢力以外,就是異族胡人了。
從東漢以來,由于劉秀平天下大肆借助依靠了豪族之力,故而在開國過后,為了予以施以恩惠回報諸豪族。
劉秀承諾與諸豪強共享天下。
所謂“君無戲言。”
劉秀作為天子,這一席話基本上是為后世王朝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因為與豪族共享天下的緣故,導致王朝內部并不抑制土地兼并。
諸豪族是可以隨意進行土地兼并、買賣,并壟斷控制人口。
而且,由于偏向文官執政的方針,也令王朝的軍事實力較軟。
在面對著塞外胡人、異族等各勢力的入侵時,文官大都主張以遷徙胡人內附,然后制定各項政策予以對其進行管理。
此等方針在王朝充滿活力,尚且擁有掌控地方的行政權利時,倒也可行!
可隨著目前天下大亂,大漢越發喪失了對地方的控制,對于內附的胡人也已經沒有絲毫的余力在進行管理,控制。
并州地處邊塞之地,與草原相接。
內附的匈奴、鮮卑等胡人基本都是安置在了并州諸郡。
且隨著時間的發展,似匈奴人的勢力已經逐漸發展至河東郡一帶,屯駐于平陽、臨汾一帶。
由于大漢逐步喪失了對于地方的控制,目前的胡人也逐漸行事不遵法度、肆意而為。
并州,現已是處于半胡半漢的狀態。
這廣袤的土地上,既生活著漢人,亦是有著胡人肆虐。
聽聞了斥候的匯報,張濟亦不由劍眉一凝,面色不甚太好。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繁昌县|
蓝山县|
岳阳市|
彭州市|
九江市|
左权县|
晋州市|
梁河县|
江津市|
定南县|
徐州市|
阿城市|
梨树县|
吉隆县|
通山县|
应用必备|
湖北省|
隆德县|
双牌县|
石嘴山市|
凌源市|
资源县|
托克逊县|
孙吴县|
玉山县|
云阳县|
来宾市|
宁夏|
永寿县|
太谷县|
中西区|
晋宁县|
永城市|
苍溪县|
西安市|
绥江县|
桐柏县|
南阳市|
澎湖县|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