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秦人于小丘頂部感嘆著天下的變化,并沒有人打擾。 不多時,春日的天空不知道什么時候多了幾片云,隨后落下了冰涼的雨。 隨從們?nèi)〕隽擞图垈銚伍_,詢問著衛(wèi)鞅要不要回馬車里。 正在這時,小丘遠處傳來一陣奔跑的聲音,間或夾雜著年輕人特有的那種充滿活力的吶喊聲。 青春活力的聲音透過了濕漉漉的雨,仿佛讓著被雨浸成一團的天地都被這些活力的聲音給震開了。 最前面奔跑的幾個人,露著上半身,赤膊。 春日的雨,還有些涼,可這些人卻仿佛很享受這種在雨中奔跑的感覺。 這一行人看起來年紀都不大,大的也就三十歲不到,年輕一點的也就二十一二歲。 除了那幾個赤膊奔跑的,里面還有幾個人的打扮很特別,打著草鞋,穿著短褐,剃著作坊工人的髡發(fā),但很顯然這些年輕人并不是作坊的工人,若是做工的哪有時間來這種地方呢。 這幅模樣打扮的人,要么是墨家內(nèi)部激進的自苦以極派的,要么就是農(nóng)家分出來的另一個派別真正平等派的。 這些人奔跑到了小丘頂部后,只是略微看了衛(wèi)鞅幾眼,卻也沒有多看。 一個赤膊在雨中奔跑的高大的年輕人道“孔仲尼言,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何謂文質(zhì)彬彬,我看就是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唯此才可算作君子。” “雨中赤膊、冬日寒泳、登高山而游大河、讀史書而學道理,方可謂文質(zhì)彬彬。” “我曾聞,索盧參昔日西游,見極西之地有山名為奧林匹斯,每隔四年便在那里舉行較藝大會比試體魄,其國亦有通曉詩書者,竟與中土君子相似。可見,極西之地,亦有君子,與中原并無不同。” “文明精神,可知何以利天下。野蠻體魄,可能持槍握劍以利天下。文質(zhì)彬彬,便是一手刀劍一手義理。” 孔仲尼是墨翟一生之敵,既仰慕又和反對,加上墨家在泗上崛起的時候,其實孔子的嫡孫尚在,而且衛(wèi)鞅知道他小時候求學時,衛(wèi)國大將茍變還是孔子嫡孫推薦給衛(wèi)君的。 時間并沒有過去太遠,衛(wèi)鞅當然也聽過文質(zhì)彬彬這句話,可他沒想到才幾十年,這句話已經(jīng)被這些年輕人賦予了另一種新的、文明做文野蠻做質(zhì)的含義。 于是他便好奇地看了那一行年輕人一眼,那些年輕人又聊了幾句,赤膊的人便都先穿好了衣衫,一起肅穆地朝著紀念碑行禮默哀。 片刻后默哀完,這幾個年輕人便于旁邊的一處木椅旁坐下,卻沒有談年輕人最喜歡的風花雪月,倒是開口便是天下。 一個穿著草鞋短褐的年輕人道“天下已定十二載,依我看,距離樂土還很遙遠。我覺得,想要抵達真正的樂土,需要不斷地變革。舊的矛盾被解決,新的矛盾又產(chǎn)生,沒有什么是亙古不變的。” “都說天下已定,可現(xiàn)在看來,并非如此。” “你們只道去年在桑林社的絲綢織工集會的事吧,對那些絲綢織工而言,他們紡織出了天下最好的絲綢,銷于西域、南海,可他們自己卻根本穿不起這樣的絲綢。” “這合理嗎?” “對這些織工而言,他們將貴族們送到了地下,可卻又落入了那些作坊主的盤剝之中。” “十二年前的利天下,并沒有利所有人,最得利的是那些商人和作坊主。對民眾而言,則是流血流汗而生產(chǎn)出來的成果流入一小撮可恨的錢袋的庫房里。” “那些人當年做了什么?周天子借貸不成,強逼他們繳稅,可當年商丘一戰(zhàn)大局已定,他們都還不敢發(fā)動起義攻占幾乎空了的周王宮,廢物不堪,毫無武德。如今卻坐享其成。” 桑林社的事,在一旁偷聽的衛(wèi)鞅有所耳聞,要求提高最低工資,結(jié)果是被那些村社農(nóng)夫出身的騎兵給彈壓了,數(shù)百人被“依法”流放到南海。 墨家內(nèi)部是有派別的,一直存在,只是因為巨子威望的問題,能夠壓服而已。 農(nóng)家自從當年被批判空想之后,也開始探究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內(nèi)部也如同當年儒家六分一樣,分出了不同的派別。 當年的一系列經(jīng)濟政策出臺之后,諸夏看似歸一卻又分出了新的階級,導致了各種不同的思潮開始流傳。 原本由周天子分封的疆土所割裂的天下,如今被階層所割裂。 土地私有、允許買賣,在新技術(shù)的支持下,資本獲利的利潤增加,兼并的速度也呈現(xiàn)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景象。 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土地,進入城邑做工謀生,而蒸汽煤鐵之下的苦難,比之當年做自耕農(nóng)時候的光景總歸不如。 那個穿著短褐打著草鞋的青年說完這些后,有人便提出了反對,說道“依我看,這倒不是問題。” “適子說,樂土不是一日可以建成的,這些苦難我看都是不可避免的過程。” “所以,依我說,我們這些年輕人,應(yīng)該多做些實事,少談些道義。只要將來機械發(fā)展了,天志知曉了,一畝地可以產(chǎn)五百斤糧食、一個人一天可以生產(chǎn)一百個人穿的布匹時,那么到時候才可以說樂土。” “現(xiàn)在嘛,這些都是必須要經(jīng)歷的過程。這些苦難的人,只是要達到樂土所必須的肥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