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低階軍官、下士中士、司馬長、志愿兵等等,是整個泗上戰術體系的基石。 就像是庶俘羋此時作為第一波沖擊聯軍的騎兵的戰術,以一個旅零四個連為第一波進攻,戰術也是很科班的中軍直沖、側翼旋轉四十五度包抄的教科書戰術。 這個戰術需要以八個連保持平齊,六個連隊作為側翼,要在整隊的情況下作出陣型轉向。 每一個士兵不可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可能師長副師長下個命令是呈四五十度士兵們就能作出相應的動作。 聯軍騎兵不能做到整隊轉向,因為這是一個技術活。 需要大量而且嚴密的基層組織、陣型訓練、知道一定數基礎的士官、能夠聽得懂分解命令的士兵。 需要轉向側翼四十五度包抄的時候,側翼的六個連隊會按照連長們的分解命令,不需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需要按照命令將每一個步驟完成即可。 靠近中軍的第一連,會在轉向的時候,保持橫隊沖鋒的陣型,六個司馬小隊會在保持橫隊的情況下,第一小隊減速、第六小隊加速,從而錯落出一個標準的斜線。 第二連要在轉向的時候,由連隊側面的士官或者墨者們帶隊,將小隊從橫隊變為縱隊,六個小隊變為六個縱隊后,由前排的軍旗手和連代表做排頭,以和第一連行進方向大約三十度的夾角,向前移動操典上的距離后,再由縱隊轉為橫隊。 這樣一來,第二連以橫隊轉縱隊,就為第三連直接以橫隊變向提供了空間,否則第三連就要出現沒有回旋空間而導致陣型混亂的情況。 第三連要先轉縱隊,然后縱隊集合,靠近第二連的方向,再由縱隊轉橫隊,六個小隊以小隊橫隊的陣型,沿著第二連給空出的空間前進一定的距離后,再由橫隊轉向為縱隊,由隊伍兩翼現在是隊伍排頭的老兵和下士或者司馬長們帶隊向前分開,再以排頭為軸轉為橫隊。 同樣,第三連因為先靠近了第二連,所以第四連的空間更大,可以不需要轉為縱隊,只需要以橫隊直接變向。 第四連的橫隊并排,六個小隊縱著排列,快速行進到規定的距離后,各個小隊直接在第三連讓出的巨大空間內轉向,以橫隊的方式直接展開。 而第五、第六連隊要考慮的就不是空間,而是速度和距離以及角度,所以第五、第六連隊要彼此作為參照物。 第五連要為第四連橫隊變向展開提供空間,同時也要作為第六連的參照物,第五連會以小隊橫隊的縱深陣型向第六連靠近、第六連也同樣會以小隊橫隊的縱深隊形向第五連靠近。 然后再以兩條互相參照的弧線方式,迅速快跑到前方展開,既不影響其余連隊的空間,也不會導致陣型錯亂。 這些復雜的變陣,不是聯軍騎兵可以做到的。 就拿側翼的第六連轉向為例子,連長需要下達大約十六個分解命令。 先是要吹軍號,各個司馬小隊右翼的下士停下腳步,左翼的司馬長帶領隊伍,以不動右翼下士為固定軸,繞一個弧線,將小隊的橫隊變為縱隊。 然后,命令再度轉換,號手吹號,小隊右翼的下士變為排頭,左翼的司馬長站立不動,整個小隊的縱隊以左翼的司馬長為軸,再度轉向,原本的右翼變為左翼、左翼變為右翼。 縱隊轉橫隊、橫隊轉縱隊,都需要那些側面的下士或者墨者老兵為軸,唯有如此才能夠保持陣型不亂,必須要有一個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