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兩天子之戰(九)-《戰國野心家》
第(2/3)頁
譬如魏擊小時候被田子方教訓的那番話:富貴者不可以驕人、貧賤者可以驕人。
在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廣義的“制”下,士人是屬于天下的、效忠的也是天下的制度。
所以國君控制的土地只是天下的一部分,故而士人可以很驕傲,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只要天下的制度規矩不變,你魏國不留我傲慢于我,我帶著學識和能力去韓趙秦齊,那也是符合“制”的。
所以國君如果不禮賢下士,士人可以用腳投票。
故而此時齊將所言的“士死制”,不是說要忠君、死于國君的命令的膚淺意思,而是說士人要為天下的規矩而戰,而士人的利益和自由而戰。
他升華了一下這場戰爭的意義,告訴可以鼓動的士人們,這不是為了國君而戰,而是為了真正的大義和制度而戰,也就是為了他們自己而戰。
齊將又道:“昔者,晉楚相戰,晉人歸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王曰:‘雖然,必告不谷。’對曰:‘以君之靈,累臣得歸骨于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其請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于事,而帥偏師以修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王曰:‘晉未可與爭。’重為之禮而歸之。”
“何謂不朽?”
“智武子告訴了我們,何謂不朽,也告訴了我們天下到底是如何長久不變的,更告訴了墨家什么才是天下生生不息、武王以寸土得有天下、夷狄侵襲而諸夏堅挺的根源。”
“吾等,當為不朽之人,縱死何妨?”
不朽二字,算是當時貴族們的最高的精神追求,關于何謂不朽的爭論,層出不窮。
墨家以為的不朽,是使天下大利、赴湯蹈火、死不旋踵,使得天下財富總和增加、民眾人口增多、民眾富庶,以達成非攻兼愛。
而貴族以為的不朽,又是另一個意思。
本意上的貴族理念中的不朽,還是范宣子的那番話,那才是貴族主流三觀中的不朽,即:我的祖上是某某,在虞代的時候就是貴族,到了夏代還是貴族,夏代商之后換了商王我家還是貴族,武王伐紂之后殷商完了我家依舊是貴族,現在我家還是貴族,歷經三千年不倒,這便是不朽。
而此時齊將鼓動士人的這番話中的不朽,又有另外的含義。
智武子被楚國俘虜,交換俘虜的時候,楚王問他我給你放了你怎么回報我?
智武子說你又不是主動放的我,是交換俘虜。我回去之后,君王要是殺了我,那么我因為敗軍,死得其所,所以我死而不朽,因為我的死是為規矩而死的,是君王依據規矩殺的我,我的死本身是維護了規矩制度的。
要是君王不殺我,但是我爹請求君王把握賜死,然后我爹親自在我家的宗廟中弄死我,那么我也是不朽的。因為我的死本身,依舊是維護了規矩的。
要是君王不殺我,我爹也不殺我,而是讓我繼續當貴族、繼承家族的地位,那么我在任上,對楚王你最大的報達,就是你帶兵攻晉的時候,我會全力以赴去打您。這也是做一個臣子的榜樣、維護了君臣之間的規矩,這也是對您釋放我最大的報達。
無論怎么樣,規矩最大,為規矩而死、或者不死為規矩而戰,那就是不朽。
某種意義上講,墨家的不朽也是如此的,似乎區別就在于所為的“規矩”不同,所以墨家是避開這種“不朽”的含義的。
也就是墨家一直以來奉行的“政治掛帥”原則的原因之一。
不然的話,就會出現一種奇葩的史觀,到后世民族概念出現后,這就類似于侵略者是英雄、戰犯是英雄、屠殺者是英雄種種,無非就是各為其主而已。
這種史觀是墨家絕對不能接受的,所以墨家意義上的不朽,必須是為天下人之利作出貢獻、為天下人兼相愛交相利而死不旋踵的人,才算是不朽。
這也就是墨家這一番作為是“顛倒乾坤、重立規矩”的原因,要將過去存在的一些東西打碎,重塑天下的三觀,以至于重塑英雄、不朽等等這些細節的定義。
墨家三觀下的英雄,可能是貴族三觀下的賊寇,而誰掌握了現在才可以掌握過去,所以這是一場天下劇變,而非改朝換代那么簡單。
不朽,是好的。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虹口区|
日照市|
闸北区|
翁牛特旗|
宝清县|
建水县|
磴口县|
新疆|
甘肃省|
屏边|
茌平县|
右玉县|
吴旗县|
嘉义市|
武宣县|
屏东市|
南澳县|
凤翔县|
南昌市|
麟游县|
东丽区|
方山县|
遂溪县|
林口县|
湄潭县|
安阳县|
北海市|
施甸县|
惠水县|
郑州市|
紫云|
大理市|
双桥区|
集安市|
渭南市|
乐山市|
石家庄市|
泰和县|
通榆县|
定兴县|
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