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隱陽之戰(二)-《戰國野心家》
第(1/3)頁
墨楚聯軍的右翼,庶俘羋看著己方陣地上升騰起來的硝煙,拿出望遠鏡觀察著對面魏韓聯軍密集方陣中出現的缺口。
幾名軍官笑道:“炮兵的同志打的越來越準了,我記得幾年前我們和田氏作戰的時候,炮兵還沒有打這么準。那時候就怕炮彈落在了自己的頭上。”
轟隆隆的炮聲掩蓋不住騎兵們對于幾年前的炮兵的奚落。
現在的炮兵還在用著很簡單的量角器,利用鉛墜和繩子作為基準線,將簡單的量角器插在炮孔中,等到鉛墜和垂線穩定后計算炮口的角度。
他們不需要太大數量的計算,炮兵軍官們九數幾何很是不錯,但是一般的炮兵主要還是會查表,像是一種死記硬背的方式,用以確定炮口的角度和攻擊的距離。
只依靠裝藥量和調節角度,雖然很簡陋,卻還是勝于一切都憑借感覺和經驗的對面炮兵。
更何況墨楚聯軍右翼的對面,并沒有部署銅炮。
銅炮出現后,戰斗一般總是由雙方的銅炮打響的。
以庶俘羋的經驗,剛開始的第一個時辰,雙方都會選擇炮轟,慢慢調整各自的陣型,等待一方承受不住炮擊而發動進攻、亦或是等待一方覺得機會來臨而發動進攻。
一般來說,炮擊之后,他們這些騎兵很快就要發動一次試探性的進攻了。
但第一次的試探性進攻不會是他們,而是另外一個現役的騎兵旅。
這一次一共是兩個現役的騎兵旅和庶俘羋的這個征召的騎兵旅參與戰斗,三個旅都是泗上義師序列中的“不是武騎士的騎兵”。
雖然同為不是武騎士的騎兵,但三個旅各有不同。
最前面的那個旅的騎兵,可能也就是泗上能夠養得起一些,別的諸侯那是決然養不起的。
那個旅的騎兵每個人都配備三支短銃,因為臨戰之時騎兵奔馳很難裝填,所以只能依靠提前裝填后補足。
這些短銃很昂貴,一個旅就需要配備將近五千支,那是一筆數額巨大的開支。
這種配置當然不是以泗上義師的步兵為假想敵,很明顯是以魏韓這些重視方陣重步兵的諸侯國為假想敵。
火槍火藥的出現,使得各國都在嘗試新的陣型,許多舊的陣型已經不再適用于時代。
魏韓選擇的是依靠原本就有的方陣重步兵優勢,以火槍手配合方陣行動。
而騎兵沖擊重步兵方陣,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若是那些精銳訓練的武騎士還好,這些騎兵直沖不太可能。
所以那個旅就裝備了短銃,利用機動優勢,在靠近敵人步兵方陣的時候臨敵三槍,打完之后當然沒機會裝填,就把短銃往腰里一插,拿出鐵劍鐵刀沖擊。
如果能夠打開缺口就可以沖進去,只要沖進去步陣就散了。
而如果說三支短銃全都打完,敵人的步陣依舊沒有出現缺口,而是繼續保持著高昂的士氣,那么就可以退走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