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次合作(下)-《戰國野心家》
第(2/3)頁
又要派人通知魏韓,墨家要膺懲魏韓,齊國沒有加入非攻同盟,所以咱們三方一起去齊國那里,讓齊侯做個見證:希望齊侯允許義師過齊境,但魏韓不得在齊開戰,允許魏韓在邊境等待以邀戰。
墨家會學春秋之義,給魏韓下戰書約戰于齊魏邊境之馬陵以西,歡迎魏韓嚴陣以待。
如此一來,魏韓必然要出面和齊國斡旋,齊國鑒于不想得罪魏韓又不想得罪墨家,必然會用“魏韓不同意泗上義師入齊”的理由搪塞——面上的鍋由魏韓背墨家不會怪罪,實際上卻給魏韓提供了實質的利益,四方都可以接受。
如果齊侯的腦子夠清醒,知道該怎么做。
做君子,不一定是襄公泓水之戰半渡不擊,也可能是城濮之戰退避三舍。
部署完畢之后,泗上那邊也立刻起草了命令,表決通過由適簽發之后,原本已經平靜的泗上再一次為了戰爭而忙碌起來。
六指為成陽之戰的主帥,帶領四個步兵師、一部分炮兵和騎兵,以及工兵,集結于陶丘以北的濟水南岸,暫時駐扎,等待楚國那邊宣布開戰的消息一到,就立刻渡過濟水,攻打下五年前就該攻下了成陽。
成陽距離陶邑太近,又是富庶地,補給不成問題,而且一直都是墨家經營多年的土地,駐守在那里的魏軍也不多,就算增兵還要考慮到擔心和墨家的爭端擴大不會從衛國增兵。
攻打的目的也就是為了策應一下楚國,其實意義不大,而且還可以作為將來談判的資本。
支援楚國的炮兵和工兵先行登船,沿著水運直接到淮水,由淮水進軍到下蔡,當地的商人負責補充糧食給養,到了下蔡之后先行北上。
騎兵部隊會集結,隨后也會跟上,先在下蔡集結,等待楚國的接應部隊抵達后一起北上。
命令一下達,整個泗上都忙碌起來。
輜重、運輸絡繹不絕;參謀們制定著行軍計劃和補給交接;年輕的軍官生們紛紛加入到作戰部隊之中,熟悉一下連長這一級別的軍官必須要掌握的扎營、駐扎、行軍之類的工作;宣傳部門鋪天蓋地地宣傳也隨即發動,既宣揚了新鄭之戰墨者的聰慧表現,又訴說著誅不義的大義。
在成陽的墨者也開始和魏國駐扎的主將貴族們秘密接觸:打仗可以,燒橋不行,濟水上的橋梁那是南北交通貿易的要道,修筑不易,如果斷橋,視作戰爭犯,將來必要審判。
…………
整個泗上、楚國的陳蔡、魯陽地區都開始為戰爭準備的時候,新鄭城是否陷落、何時會陷落也就成為了中原眾人關注的焦點。
那封關于新鄭防御、墨家和鄭國貴族關系、今后局勢的準備等的指導性的信件,也已經抵達了鄭國。
但距離新鄭還有一段距離。
鄭國、澤濁。
這座原本歷史上齊國懇求魏文侯幫他從天子求來名分的城邑,距離新鄭不過四五十里。
魏韓大軍過去的痕跡留下了很多,譬如在街上巡邏駐扎的都是韓軍,本地的一部分當年參與了政變身上和那些逃亡貴族以及韓人有血仇的貴族都已經逃亡。
城中卻并不蕭條,鄭國人打累了,也不想給國君貴族賣命了,一切如舊,駟氏的貴族走了,換來了韓氏的封主,似乎也并無區別,而且短期看至少服役這種事少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