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浴火重生(上)-《戰國野心家》
第(1/3)頁
宋國的命運由不得自己做主。
就像是那些晉楚爭霸時候朝晉暮楚的小國一樣。
就在楚王的使者進入泗上的時候,商丘城內,皇父鉞翎正在借酒消愁。
樂師奏響了鐘鼓之樂,皇父鉞翎獨自一人高聲歌唱。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
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龍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
連唱數聲,忍不住潸然淚下。
周圍的門客和隸屬也都聽出了這一首頌歌之中皇父鉞翎的悲憤。
“楚、魏、韓、泗上……什么分封建制、什么民為神主,并無二致,都想要吞掉宋地這片膏腴之土。”
唱過之后,皇父鉞翎發出了最為透徹的感慨,痛斥政治制度的分別并不能讓這些大國作出不同的選擇。
門客隸屬亦是長嘆,明白皇父鉞翎素有大志,或叫野心,一心想要作出一番大事,從而振興宋國,復當年襄公之霸業。
可如今,貴族們多有二心,有想著投晉的,有想著投楚的,還有想著借用泗上力量的。
卻偏偏就沒有幾個人站在玄鳥子孫的角度上去考慮將來,也沒有幾個人站在他所理解的“宋國”的國家角度去考慮將來。
一征稅,民眾就反對,可不征稅怎么養兵?
在這大爭之世,若不相忍為國,不是亡于楚魏,就是亡于泗上,那又有什么區別?
亡于楚魏,楚魏難道會去桑林社繼續祭祀殷商的鼎?
亡于泗上,玄鳥貴族難道還能夠掌握宋國的命運?
原本皇父鉞翎是想要借助墨家的力量,可墨家在他眼中也不是什么好鳥,根本不是君子,而是野心勃勃之輩,每一次他想變革,墨家必然會從中阻撓。
帶頭來他以為墨家想要與他合作,卻不想墨家只是利用他來背所有的矛盾,現在看來從一開始就沒把他當成一個盟友。
宋國的這些矛盾和怨恨,皇父鉞翎覺得很多與自己無關,很多是數百年積累下來的,他其實并沒有做什么。
可他卻接替了父親成為了詢政院令尹,國政基本都由他出,身在其位,便要承受所有的怨恨和指責。
他想過解決,那就是集權,打壓貴族,分掉貴族多余的土地給民眾,從而擴大宋國的力量,使得宋國內部的種種裂痕得以暫時緩解,然后慢慢變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