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四四章 荊宋弭兵君心撼(二)-《戰國野心家》


    第(3/3)頁

    從夜縋草人麻痹楚人,再到火藥破陣造成楚人驚慌,以至于那些繪制的地圖與測量的長短,種種細節都是今夜能夠俘獲楚王的關鍵。

    若是任何的細節不足,今夜的事都不可能這么順利。

    再加上之前城內政變,宣義部兩日之間扭轉了輿論,讓守城的國人站在了墨家這邊完成了逼迫宋公約盟之事,宣義部的作用愈發明顯。

    最關鍵之處,就在于適頭腦清晰,目的明確,從守城開始就分得清手段的目的,并且一直不曾改變初衷。

    沛縣之事,一旦做成,那么沛縣就能按照墨家所設計的另一種規矩完善制度。

    商丘城內,與宋公約法,也能夠保證墨家自此之后在宋國的活動,更能讓商丘城成為墨家重要的支撐點。

    而更重要的,就是適曾經說過的約天下之劍,經此一戰墨子終于咂摸出來的味道。

    若墨家眾人沒有這樣的武力,那些盟誓盟約即便簽訂,也未必能夠被執行,更別說能夠長久。

    破壞盟誓的事太多了,墨子知道鬼神未必會降下懲罰,如今看來有一支獨立的武裝反倒是約束天下好戰之君最好的辦法。

    除了這件事之外,還有商丘城即將成立的詢政院一事,在墨子看來這也是約束天下之君的一種嘗試。

    這是規矩,那么共同議政寡從于眾的規矩便最大。

    至于這種規矩之下商定出來的義,是不是墨家所認為可以理性總結出來的義,暫時說不準。

    但墨子心想,宣義部是可以宣傳的,那么在詢政院成為規矩后,只要義可以宣揚出去,那么少數從于多數,豈不就是天下同義了呢?

    天志是理性可以推論的,也是理性可以總結的,一如那些世間的制度與道德,至少墨子是這樣想的。

    這才是墨子最為看重的一件事,也正是墨子覺得自己有生之年可以嘗試看看結果的一件事。

    他今年已經七十余,自知時日無多,原本的約天下之劍似乎遙不可及看不到希望,但現在卻可以看看能不能約宋公。

    若宋國能夠大治,能夠兼愛非攻利于宋之千里,同樣的手段也就可以用于他國。

    即便他死了,依舊還有弟子。還有禽滑厘,還有公造冶,還有年僅二十的適,他們終究會再有弟子。

    墨子遙望著黎明之際的商丘城,忽而想到了列御寇的那篇文章,默默念叨。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今我雖無子嗣,卻有徒眾黨羽,又有草帛書義,我死,墨言不死。天下就在這里,何苦而不治?”

    這文章出自列子,與墨家之間有一定的爭端,尤其是在世界本源的討論上爭辯不休。

    雙方唇槍舌劍,草帛互傳,尺素書義,但這一篇《愚公移山》卻是極好。

    墨子又想到適的那兩位傳說中的夫子,只能說適的學問學于他們,而利天下之心卻和自己想通。

    很多道理兩人想的相似,但是很多細節卻各有分歧,如今墨家卻靠適走出了一條墨子曾苦思五十年不得解的道路,不由歡暢。

    想到這,他大笑三聲,興之所至,彈劍高歌。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又想起曾怨恨自己晚生幾十年,不能夠與之相辯相斗的仲尼,又道:“他山之石,可以為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大笑之后,收劍回鞘,興之所至,手舞足蹈。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峡江县| 宝清县| 瑞丽市| 海南省| 潜山县| 姚安县| 高淳县| 通渭县| 金湖县| 波密县| 福鼎市| 黔西县| 丽江市| 剑河县| 嘉荫县| 来凤县| 巫溪县| 保山市| 府谷县| 繁峙县| 图们市| 会同县| 内黄县| 瑞金市| 大田县| 穆棱市| 印江| 浑源县| 筠连县| 平远县| 贵港市| 冀州市| 澜沧| 济源市| 岳西县| 丹巴县| 额尔古纳市| 彭阳县| 福州市|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