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分權(quán)是作死,然而在場的大部分貴族對于這種宋國作死的行為是喜聞樂見的。 宋國不是他們的宋國,也不是商丘百姓的宋國,至少現(xiàn)在還不是。 待威懾之后,適又道:“此時卻有一個緊要事。如今城內(nèi)存糧就算節(jié)省使用,也最多支撐四個月,就算從外地運糧,也需要一段時間,還要預(yù)備下明年的種子。” “所以,民眾們不希望守到易子而食的地步。而詢政院雖還未成立,但必須要詢問民眾的意見。” “于此事,民眾們商量之后,是這樣認為的。” 適看著在場貴族,大聲道:“以三個月為限,若三個月之內(nèi),晉人來與楚交兵,或是楚人退去,或是出現(xiàn)其余可能戰(zhàn)勝楚人,則戰(zhàn)。” “若三個月,還未有轉(zhuǎn)機,可與楚人成盟。具體的條件,需要詢政院商議,因而還請盡快確定其中人選。” “這是民眾的要求,還請你們商定。墨者只負責(zé)應(yīng)邀守城,至于是守是戰(zhàn),墨者并不參與。” 適先看著宋公,等待宋公決斷。 其實不需要看。 子田很清楚這次叛亂民眾會參與的緣由,就是因為當年楚人圍城以至于城內(nèi)折骨而炊易子而食的慘劇所留下的恐慌。 如今城內(nèi)糧倉被燒,城內(nèi)存糧不夠,楚人又學(xué)當年莊王之時,在城外收割收獲后,補種一些作物,大有在這里長久堅守圍城的意思。 這種情況下,宋公清楚之前那些條件,是長遠的。 圍城的事,才是迫在眉睫的,如果不能夠解決,那么民眾立刻就會憤怒倒戈。 既然此時的宋公不答應(yīng),那就換個宋公就是了,反正公室公族還有別人,國人暴動換國君的事也不是發(fā)生了一次,很正常。 于是宋公點頭道:“如此,最好。從今日來算,三個月為期,期間還請墨翟先生繼續(xù)守城,整頓農(nóng)兵。若三個月,圍城還不能解,則與楚人成盟!” 適避開了就在宋公附近的司城皇,望向其余貴族。 大尹等人確實樂于如此,若是晉人前來,到時候司城皇一系便可能有所依靠。 畢竟,晉人出兵,總要提出一些要求,而晉人一旦在宋地駐軍,那么司城皇一系就等于隨時有了外援。 就算商丘百姓心有不滿,但剛剛經(jīng)歷過楚人圍城戰(zhàn),此時此時也不可能繼續(xù)再支撐一場晉人的圍城戰(zhàn)。 至于說三個月之內(nèi),晉人能否出兵……在大尹等人看來,那是很難的。 想要出兵,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且秋季是收獲的季節(jié),晉人除非現(xiàn)在就完成了征召,已經(jīng)出兵在路,爭取在秋季收獲之前返回才有可能。 若是此時還沒有完成征召,那么在秋季之前就不可能出兵了,終究晉人之前剛剛打過一場大仗。 齊、中山、秦三個方向都在三年之內(nèi)發(fā)生過戰(zhàn)爭,晉人此時出兵,需要很大的決心。 加之,晉人似乎也沒有可能為宋公著想,即刻出兵,只怕還要等到楚人筋疲力盡之時才有可能。 于是大尹等人也道:“為商丘萬民著想,正是我們之前動用甲士的緣故。這當然是可以接受的。” 適最后看了一眼司城皇一系,司城皇無可奈何,已經(jīng)是如今這樣的局面,他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晉人能夠在三個月之內(nèi)抵達這個愿想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