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詩三百,風雅頌。 有天子之歌,有諸侯之歌,有大夫之歌,亦有士之歌。 一曲《北山》,正是士該唱的歌。 那彈劍之人也算高大,既被集中于此,自然是上士,六藝皆通,彈劍為拍,亦有氣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鮮我方將。旅力方剛,經(jīng)營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 一曲《北山》唱完,又重復(fù)了一段。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歌畢,迎墨翟之目光,笑問道:“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墨者亦守商丘,我也聽聞墨者之中頗多武士,劍術(shù)驚人,不想墨翟先生只讓我等出戰(zhàn),卻不讓墨者出戰(zhàn)!” 《北山》本就是一首牢騷歌,除了天子諸侯之外,似乎都有自己的牢騷。 歌中所唱,則處處諷刺:大夫夸我真能干,然后大夫不去干活,讓我去干,干完就夸夸我…… 這是士階層對宗法制度的不滿,他們期待底層依舊比他們低一級,但去期望與上平等。 牢騷發(fā)完,實則就是在指責墨者:你們夸我們是武士,但是你們卻不出人襲戰(zhàn),卻讓我們出戰(zhàn)。 你墨翟啊,太不公平! 彈劍發(fā)牢騷,大約是士階層的必備技能,畢竟大夫和上卿不用發(fā)牢騷,而底層又沒有劍。 公孫澤聞言,心中略微有些生氣,心道:“既是守城,那墨者又不食君之俸祿,他們愿意去便去、不愿意去便不去。” “我等為士,國既有難,自然是我們先上,這有什么牢騷可發(fā)?” 他看一眼那名彈劍之士,心想適必要出面斥責,只怕又要說出一些不好的言論,到時候波及眾人。 暗中嘆息,卻不想適竟然沒有開口駁斥,而是回身和身旁的墨者說了幾句。 身邊的持劍墨者竟然也學著剛才唱歌那人的模樣,以手指彈劍做節(jié)拍,朗聲高唱。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這墨者剛起了個頭,公孫澤便隱隱嘆息,心道:“適此人,與人相辯之術(shù),只怕真得墨翟真?zhèn)鳎跤星喑鲇谒{之勢。如此一來,眾人的臉面何在?” 他想要阻止,卻已經(jīng)來不及。 彈劍的墨者以宋地方言高唱,一開始手指叮當,只做伐檀,到后面用力猛敲,金銅聲切。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cè)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第(1/3)頁